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69章 天国战略

第270章 天国战略

从汉阳到荆州府城江陵有六百里水程,五百里陆程,相距颇远。

搜集江陵城的情报非一朝一夕之事。

在情报局收集江陵城情报期间,彭刚不打算让他的部下都在汉阳、汉口閒著。

江陵虽远,可长江支流汉江两岸的县城近。

距离汉阳城最近的县城是汉阳府境內,汉江北岸的汉川县。

汉阳至汉川的汉江河道虽然弯曲,但全程也不过一百四十来里。

即使是逆流而上,也仅需两三天的时间。

彭刚点了陆勤的一团,命陆勤带领一团,並七团(工兵团)的两个营溯流西进,攻打汉川。

汉川县县城的清军非常识时务。

府城汉阳、省城武昌都抵挡不住的长毛和短毛。

(请记住10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小小的汉川县又拿什么挡?

汉川县县城的清军兵勇闻知汉阳的短毛已经乘船沿汉江北上,直接弃守汉川,连夜遁逃。

陆勤仅仅只了两天半的时间就拿下了汉川县县城,等待彭刚的进一步指示。

北殿一路上攻城略地,无往不胜,只要是彭刚想打的城池,除了柳州府府城马平,就没有拿不下的。

对於拿下一座县城,彭刚已经没有什么成就感。

彭刚给陆勤下令,留下一个营在汉川吃大户、徵集粮秣、购买船只。

剩下的部队继续逆流西进,攻打沔阳州、潜江县,以打通前往荆州府府城江陵的交通线,为接下来攻打荆州满城铺路。

武昌城內的杨秀清获悉彭刚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轻取汉川县城,据此认为湖北的清军极为不堪。

遂派遣杨辅清率领三千东殿牌面,两千东殿牌尾,合计五千人,顺长江东下,直取黄州府府城黄冈。

八月十五中秋节,也就是距离派遣陆勤攻打汉川城的半个月后。

情报局的邱二嫂、刘统伟等人终於將收集到的荆州府府城江陵城的情报呈递至彭刚案牘前。

江陵城城垣完好,无有缺损。

负责江陵城防务的是六十二岁的荆州將军台涌,属满洲正白旗。

台涌过往履歷平庸,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和战绩,典型的八旗庸人。

能当上荆州將军,纯靠上三旗的血统外加熬资歷,连匪都不曾剿灭过,不足为惧。

虽说荆州將军不足为道,但江陵城的防御颇为严密,作为驻防八旗所在地,江陵城有很多重炮,但八旗炮兵不精。

江陵城驻军数量比武昌多。

江陵城守军主力为四千八旗兵,全部驻防在荆州满城。

有荆州城守营、荆州水师营两个营,是给当地驻防八旗打下手的辅助单位,拢共也就五六百號人。

团练民壮的数量暂时不明。

以荆州府府城江陵当前的状態,彭刚认为只要没有清军援兵,拿下江陵城,將荆州满城从地图上彻底抹除不是问题。

彭刚带上情报局的搜集到的资料,在黄大彪的护送下渡江前往武昌城的东王府。

前去和杨秀清说说他攻打荆州的计划,同时探一探杨秀清对武汉三镇的態度,以及杨秀清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武汉三镇已下,太平天国大势已成,彭刚羽翼亦丰。

他政治诉求和主张,除了反清消灭韃虏这一条和太平天国是一致的之外。

其余的政治诉求与主张同太平天国相去甚远,难以调和。

继续和太平天国搅和在一起没有太大的意义。

无论是杨秀清接下来是何战略规划,彭刚都要打下一片独立的,属於自己的根据地,作为推翻满清政权的根基。

单靠太平军流寇作战的作风,只能撼动满清的统治根基,无法推翻满清。

时隔半个月,再次来到武昌城,走的还是原来的那条路。

武昌城的情况却和半个月前大不相同。

现在的武昌城给彭刚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百业萧条,缺乏大城市应有的烟火气。

城內正常开业的商铺仅剩十分之二三。

街道上除了太平军士卒,鲜有武昌百姓出行。

这与一江之隔,所有生產活动、商业活动照旧的汉阳、汉口已然是两副迥然相异的景象。

刚入汉阳门,彭刚便看见东殿检点林启荣来到黄鹤楼旁的一座还算气派宅院门前。

將悬掛在门口,一面写著民字的號布撤下,换上一面兵写著兵字的號布。

旋即林启荣带著一群东殿牌面进入了这座宅院。

彭刚环顾四周,但见街道两旁的宅院商铺,门前皆悬掛著一面號布。

多数號布上写著兵字,只有少数號布上写著民字。

彭刚正四处张望间,只听得宅院內传来翻箱倒柜之声与哭喊声。

他没忍住多往院子里头看了几眼。

只见十几名东殿牌面正在院子里翻箱倒柜,搜寻物资。

书籍、字画、珠宝古玩、西洋钟等物被弃之如敝履,散落一地。

这些东殿牌面只要金银柴米油盐酱醋茶布,书籍古玩奇珍等对他们没什么用的东西,院子里的这些东殿牌面看都懒得多看一眼。

“林检点!”彭刚对院子里的林启荣喊了声。

林启荣听到有人喊林检点,下意识地转过身,见是彭刚喊他,急忙出门拜见彭刚:“原来是北王殿下!参见北王殿下!”

乘骑在马上的彭刚指了指门前的写著兵字的號布,询问林启荣道:“林检点,这號布上的兵字是何意?方才你又缘何將写著民字的號布撤换下?”

“北王殿下有所不知,东王十日前下令,武昌城內之人,凡不愿从不愿入馆从我太平天国者,可进贡免入馆。”林启荣向彭刚解释道。

原来是十日前杨秀清在武昌当地不得志诸生的帮助下,完成了对武昌城居民的登记造册。

因武昌城內有殷实之家既不愿被太平军裹挟从军,又不愿献出钱財。

杨秀清大为恼火,施行了一道进贡者仍归本业的政策。

凡是进了贡的,给一面民字號布悬掛於门前,表示已经给太平天国上了贡,不必入馆、从军,可以继续当百姓。

凡是没钱没东西上贡,以及不愿上贡的,掛上兵字號布,家庭成员全部入馆从军,宅院充公。

“这家人不像是没能力上贡的人家?可是不愿上贡之家?”彭刚瞥了一眼满地的书籍古玩奇珍,问道。

“五日一贡,这家人上回的贡物交了,这回的贡物交不起。”林启荣耐心地向彭刚解释道。

“东王只要能吃穿用的贡品,地上的这些东西全都不要,不能当贡品。”

五日一贡.

杨秀清这是铁了心要將整个武昌的人都裹挟进太平军。

这么做,虽然能够让太平军部队人数在短时间內急剧膨胀。

但这些市民从未经歷战阵,不少人沾染有游民或市井习气。

此外,被裹挟进太平军队伍的还有武昌的豪绅大贾,这些人更是仇视太平军。

杨秀清不加甄別,一概裹胁,这种做法实在是不明智。

此举非但不能增强太平军的实力,反而降低了太平军的纯度,徒增管理难度和后勤负担。

“林检点,这些东西,我们北殿愿用粮食布匹同你们换。”彭刚抓著的马鞭的手指了指散落一地的书籍古玩奇珍说道。

长江流域富庶,太平军弃之如敝履,觉得毫无价值的这些书籍古玩奇珍想要变现不难。

太平军实在是缺乏善经济,会变通之人,眼界终究还是低了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