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290章 不老实的汉阳士绅

“这些事情不归我们清田队管,农具和粮由你们东湖镇的农会发,安家费由农会信用社发,口粮若不够,可到农会开凭证,到农会信用社借粮,借粮一石年息半斗。具体什么时候发,农会会有布告,我看你也是读书人,应当识字,平时留意著些。”王旭燾耐心地解答了周汝诚的问题。

“多谢上官指点。”周汝诚將王旭燾说的话牢牢记在心上。

插了田塘,指明四至,王旭燾从隨身的布挎包里取出一张鱼苗票递给周汝诚,说道:“鱼塘主可凭鱼苗票领鱼苗,这票你好生收好,等鱼苗送到了,农会那边会带你去领鱼苗。”

周汝诚攥著鱼苗票,连连向王旭燾致谢。

清田队的人如此好说话,耐心解答他们周汝诚的问题,工作又如此细致,连鱼苗的问题都替他们考虑好了。还承诺发口粮和种粮,藉口粮的粮息也很低。

凡此种种,说明北殿是要江夏县长久立足的。

若后续这些善政都能落实到位,日子也能过得下去。

周家父子都收敛起了闹事逃乡的心思,决定先试著把日子过下去。

江夏县倖存下来的乡绅富户孤掌难鸣,表现得比较老实。

与江夏县一江之隔的汉阳县的倖存乡绅富户的可就没那么老实了。

江夏县行耕者有其地之策,又是均分田地,又是办农会的消息如烈火燎原一般,传到江对岸的汉阳县。

汉阳县不安分的乡绅聚集於蔡甸,商议对策。

蔡甸原名蔡店,为汉江下游的一个渡口,因有蔡姓人家来此开店成集,故名蔡店。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汉阳府县官员认为这里离汉阳城很近,属城郭之郊。郊外之地应称甸,故將蔡店之“店”更为“甸”,意指蔡甸乃汉阳的畿甸之地。

不过这些已经是宋时的老黄历了,眼下蔡甸,乃至整个汉阳县最有影响力的家族为王家,话事人为汉阳生员王树坤。

其实蔡甸的王家在半年之前只不过是汉阳县的二流家族。

但在北殿驻扎汉阳县三个多月里,汉阳县的一流乡绅富户基本上都被公审剷除乾净了。

蜀中无大將廖化作先锋,汉阳无大绅,树坤打头阵。

王树坤由此被部分惊慌失措,坐立难安的汉阳县中小乡绅推举为他们的话事人。

北殿初次入汉阳,严惩汉阳府大乡绅,大乡绅除了提前出逃的两家,几无倖免。

至於中小乡绅,只要老老实实奉上一半家財,非劣跡昭著者,只是被敲打了一番。

几个月前,北殿惩处汉阳府大乡绅的时候。

王树坤还抱有幸灾乐祸的侥倖的心理。

觉得一直压制他们的汉阳县高门大户被剷除,对他们这些中门中户而言,也不全是坏事。

他们王家可以顺势取代原来汉阳县的一流乡绅富户的生態位,顺势上位。

为此,王树坤不惜將族里的几个旁支子弟送到北殿,想要入北殿,当圣官圣兵。

气人的是北殿寧可到偏远的乡村徵募新人新兵,寧可吸纳从荆州带来的难民,也不愿要他们这些汉阳本地乡绅的子弟。

如今王树坤算是想明白了北殿为什么不要他们汉阳县本地的乡绅子。

王氏祠堂的樑柱间投下鬼魅般的影子,十二张檀木椅围著裂了缝的供桌,汉阳县倖存的乡绅们齐聚一堂。

默不作声的王树坤只是用它枯瘦的手指碾著菸丝。

“江夏县的地契全被彭刚那廝在宾阳门城楼上给烧了,彭刚这挨千刀,本以为只是做做样子,邀买人心,哪成想这廝真给泥腿子分田。

不仅从广西、湖南来的那帮外地臭泥腿子分了,江夏县本地的泥腿子也分!”

从拖路口赶来的胡藻岩最沉不住气,猛拍桌案,震得杯盏叮噹乱响,率先开口说道。

“我在江夏县白沙洲的三百亩沙洲地全填了那帮泥腿子的肚子,他娘的!那可是能种金子的膏腴地啊!这么好的地分给那些泥腿子,简直是造孽啊!”

虽说《耕者有其地法令》的凌冽寒风还没真正吹到汉阳县。

可江夏县与汉阳县不过一江之隔,往返甚为便利,在江夏县有买田置地的汉阳县乡绅不在少数。

不少在江夏县有田的汉阳县乡绅,田產已经被没收分了。

胡藻岩便是其中之一。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