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新的太学令,期盼的李年昭
“王根已经確定继承人了。”
徐利將一份加密过后的情报递到了徐华旁边,心情看起来很是沉重,因为自己这边最不希望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嗯…意料之中,淳于长这傢伙做事手脚太不乾净,受贿也就罢了,与人私会这种秘事也不知道保密,被检举导致多年谋划付诸东流再正常不过了,甚至比想像中慢很多,王莽应该很早就掌握了切实证据。”
“或许是在忙一些事情,所以没有揭发。”
徐华翻阅著,眼中没有丝毫惊讶,在他看来这一切就只是顺理成章罢了。
想查,很简单就能发现端倪,只不过是没有人愿意相信堂堂九卿之一,王家接班人会如此控制不住欲望罢了。
最终导致变成祸害,况且淳于长这个人太过自大,逢人便说自己將会成为了大將军王根的继承者,从他手中结果大司马的位置。
並且许诺了各种官职,厉帝的前皇后许氏便是被这种言巧语哄骗,疯狂向其行贿,多年来的財富大多进了淳于长的口袋里。
这种做法其实是没错的,用空头支票换取真真切切的利益,可错就错在太轻敌,他心里已经將自己当成了王家接班人,对王莽这个竞爭者几乎没有防备,甚至都没有放在眼里,因此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王莽多年来虽然並无作为,但却没有留下丝毫的把柄,而是举世闻名的好名声。
这一点做的无疑非常好,扳倒竞爭者后更是抓紧时间扶持党羽,来掌握实权,几乎用了不到半个月,就成功坐上了救求情的宝座,未来成为大司马几乎顺理成章。
“大將军的身体也很差了对吗。”徐华深呼一口气,默默放心了手中的东西。
“是的,如今需要长期在榻上修养。”徐利如实回答。
“看来今后需要好好注意这个王莽,他將是一个劲敌。”徐华若有所思道。
他知道,王根活不到秋天,到时候接班的就是王莽这个侄子,接棒大司马的位置,届时肯定会延续王家一直的策略,保证朝中的地方。
刘欣这种时候就有些天真了,居然认为王莽真的是倾向於刘氏的,毕竟之前表现的样子真的不像是奸臣,他很会演戏。或许之前的勤政节俭是真的,但忠君绝对不是!
他的野心可是打的不得了,昔日的王凤只是想要做权臣而已,儘量在后面躲过皇帝的清算全身而退,至於王根就小了,仅仅是保证家族不被灭,维持现状。
可王莽这个人想要做的是改变世界!改变土地兼併,百姓无地可种的窘境,当然出发点是好的,可太不切实际。
现在基层的情况已经不可能靠变法改变了,徐华看的很透,想短时间解决,只能像秦末一样重新洗牌,或者用时间慢慢磨,逐渐收回土地並发下去。
一道政令就想让遍布各地的豪强势力乖乖就范?怎么可能呢。
谁都不会將自己的財富交出来,至於使用暴力那更是取死之道,封建社会不能没有豪强地主,要不然基层便会失控。
局势更加混乱,国家直接就崩了,朝廷收不上税,对地方控制力减弱。
怎么看都不是好事。
“嗯…我知道了,对王莽那边的密探数量会增加的。”徐利点头,他是徐家的情报头子,对长安各种势力內部都了如指掌。
如今王莽势力壮大,已经不再是之前光杆司令了,身边的人一多,也自然鱼龙混杂,更容易將自己人给混进去。
因此安插间谍也变得更加简单了,他们能知道这么多,便是因为在王府內安排了大量眼线。
虽然说没有进入中枢的密探,可是探听到一些基本的信息並不难,王根病重以及王莽成为继承人这两个消息王家几乎是人尽皆知。
就连普通的侍女僕从都是知道的。
“对了,需不需要给李年昭打个招呼,那傢伙进入了太学,所图肯定不小,我估摸著他的目標是首席博士。”
徐利思考了一下,提出了建议,王莽被徵辟为博士的消息都是知道的,毕竟王家人进入太学核心层挺匪夷所思的。
李年昭对王凤王根的態度谁都明白,极其厌恶和排斥,恨屋及屋,就算名声再好,只要他姓王就肯定会有偏见的,完全避免不了,想要打动他不是不可能,但很难就是了。
必须要付出加倍努力才能扭转这份刻板印象。
“不必,父亲已经逝世,我们主动向李年昭提要求是不符合规矩的,相反,还可能会引起他的厌恶,甚至於对王莽改观,今时不同往日了,没有父亲,我们在儒家那边的话语权可就没有那么高了。”
“静观其变即可。”
徐华摇了摇头,儒家本来就是不是自家的大本营,父亲徐博凭藉著强大的威望以及太学令的身份,当然能够稳压一头,可现在不同了。
太学令目前是空著的,儒法双方对此都是虎视眈眈,特別是李年昭,胸有成竹,把握非常大。
因为徐博死后,太学名望最强的就换人了,除了这位逼暴君退位,再造大汉的大儒以外,还有谁能胜任呢?包括法学院內部也有好几位博士认可的。
不过,法家的首席博士陈荣定然不会就这么善罢甘休的,他自己当不上,也绝不能让对手当上!要不然自己就永无寧日了。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太学令大多都是相对中立的徐家担任了,儒法双方百年来都是竞爭关係,如果让对方当上顶头上司,那还得了吗?不针对是不可能的。
多年来,唯一当上太学令的儒法双方人员只有王嗣,其他就算不姓徐也是中立派,儒法兼修,谁也不向著那种。
所以李年昭大概率还是不行。
但是他也可能会和徐家攀关係,毕竟陈荣是铁桿的徐党嘛,如果徐华讲情说不定就不会阻拦了,有大汉丞相担保也就有了保障。
相信李年昭不会冒著得罪当朝丞相的风险食言,他能不鸟大將军丞相首先需要占理!不占理也没办法。
………
太学,儒学院。
为了迎接太学令新一轮的投票,所有学生都忙碌了起来,开始准备和布置。
因为太学令任命的日子刚好就是武帝设立太学的时候,他在这一天採纳了圣师徐恭的意见,任命其侄徐胄为初代太学令。
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纪念意义都日子,无人敢轻视,如果展现出怠慢的样子,就会被斥责甚至驱逐出太学,因为这是不尊重太学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