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三国:从讲出师表开始三兴大汉 > 第37章 爭议不断,难有良策(求月票追读)

诸葛亮起身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思考著什么。

“孟获已然被我封为官吏,那些南蛮必定还会选出新的首领,难不成还要再次率大军再来一出七擒七纵?”

诸葛亮目光看向墙上掛著的陇右地图,“如今北伐大业在即,这南中如此反覆无常,后方如此不稳定,该当如何?”

若是出兵,想要打服虽是不难,但是大军一撤,用不了多久还是会恢復原样。

就算上次他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採取的策略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但南蛮这等未开化之地,如何攻心才能真的让他们信服?

诸葛亮烦躁的坐下,提笔写下奏疏一封,这等大事可不敢不通知刘禪。

更何况,诸葛亮还有一个隱藏的小心思,那便是刘禪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够再次梦到那仙人,仙人再次给大汉指出一条通天路来也说不定。

当诸葛亮的奏疏递到宫中,刚刚准备休息的刘禪看完后也是眉头紧皱。

他本想直接就出发去一趟刘尧那里,寻找问题的对策,但是转念一想,现在天色已晚,並且第二天是早朝的日子,於是便打算在朝会上听听诸位大臣们的意见之后,再决定对策。

次日早朝,皇宫大殿中的气氛凝重得如同压著铅云一般,让人十分喘不过气来。

刘禪端坐龙椅之上,看著底下群臣,缓缓开口道,

“诸位爱卿,南中南蛮反覆无常,先前已然收復,现在又反我大汉,议一下吧,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益州派代表杜琼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丞相。如今科举初开,正是广纳贤才、休养生息之时。南中蛮夷反覆无常,若此时兴兵,恐伤国力,不如以安抚为主。”

刘禪没有说话,毕竟反对兴兵已经是益州派的老传统了,在这之前他就已经猜到了益州派这帮人会说什么。

杜琼的话音未落,向宠已大步上前,朗声道:“此言差矣!南中叛乱一日不平,我大汉便如芒在背!李恢都督轻敌致败,但若因此畏缩,只会让蛮夷愈发囂张!昔年丞相南征,七擒孟获,恩威並施,如今他们却忘恩负义,若不惩戒,何以立威?”

向宠声音激昂,满满的都是想要出征一举平掉南蛮的气势,而他此言十分契合武將们的心中所想,纷纷附议,爭相带兵出征南蛮。

刘禪依旧没有说话,大汉若是想要攻伐南蛮,那从来都是空手去,战功满满而回,此次李恢的兵败虽然损失不大,但是依旧是比较罕见的战报了。

朝堂之上,这两派官员各执一词,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益州派以“民生”“科举”为由劝阻,荆州派则以“军威”“后患”力爭,爭吵声此起彼伏。

刘禪將目光看向相府属官,尤其是诸葛亮的时候,只见其眉头紧皱,一言不发,足以看出其內心纠结不已。

不管是益州派还是这些武將所说的,都有道理,而他又何尝不知南中若不平,北伐时后方不稳;

可如今蜀中兵力有限,大部分粮草和兵力已经调去了汉中,为北伐练兵屯田做准备,而这科举又关乎蜀汉未来人才根基,出兵必然导致其延误或让那些居心不轨之人有机可乘,若强行出兵,一旦战事胶著,北伐大计必然受阻。

但若不出兵,这南中叛军定会以为大汉软弱可欺,届时叛乱愈演愈烈,更难收拾。

刘禪自然知道相父心中的忧虑,现在这种情况,相父尚且没有好的解决方法,他自然也想不到可行的方略。

刘禪看著朝堂上那爭论不休的群臣,顿感一阵头大。他抬抬手,示意眾群臣安静: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