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禪喘了口气,又回忆了一下继续说道,
“嗯...同时汉武帝还令朝廷和那些蛮夷进行商贸往来,蛮夷都缺少必要的生活物资,像布匹,草药,食盐,农具,等等,所以他们才会经常劫掠我大汉的百姓以补充这些生活物资。”
“而商贸往来之后,朝廷也可以从对方手里换来一些战马,耕牛等需要的牲畜,算是双贏了。”
“我也觉得这样的政策问题不大,可以维持国家的基本需要。”
刘禪接下来一口气说完,紧接著就將目光看向了刘尧以及老教授,想要看对方怎么点评。
其实在刘禪心中,这可能也是唯一的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了,既可以少动干戈,还能够解决问题,只要不是折腾的太过分,也没有必要抓著他们不放。
而自从刘备入主益州以来,採取的方式便一直是这种,安抚为主,儘量少动干戈。
老教授点了点头,
“不错,最基本的歷史常识还是有的,但是你要知道,你所说的这套办法,其实並不是汉武帝时发明的。”
老教授神情严肃起来,
“这是自从秦朝开始,对待北边的匈奴便採取这一套方法,几百年直到三国时期,已经没有刚开始时候那么明显的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安定了。”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光武帝光復大汉以后,大汉的边境地区就不断受到那些蛮夷的骚扰。”
“要是这套政策方法真的能让天下稳定,那你觉得秦始皇为什么要让蒙恬率几十万大军去修建长城?为什么就算明知道徭役繁重动摇国本他也质疑修建长城?”
“你以为汉高祖刘邦为什么放著好好的福不享受,而是去打匈奴,还落得个被围困在白登山的下场?”
“这其中都是因为一个对那些蛮夷可以定性的话——慢的畏威而不畏德!”
老教授说的有点累了,对刘尧道,
“小刘啊,你继续讲吧,我看看你的理解怎么样?”
刘尧闻言,赶忙快速咀嚼两下自己口中的饭菜咽下去,
“小胖,你要知道,对那些蛮夷光布恩德,进行利益安抚,给他们讲仁义礼智信,讲论语,讲德行,是没有任何一点用处的。”
“你別看刘备以仁义立身那一套对那些士大夫,对那些寒门子弟很有用,让他们都对刘备感恩戴德,仿佛一辈子都还不完刘备的恩情一样,但蛮夷可不会管这些。”
“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套並不適用於未开化的蛮夷。”
“这些蛮夷並不会因此而感激朝廷,他们只会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们应得的,把朝廷的让步当成这是害怕他们的表现,属於是给脸不要了。”
“不仅如此,他们的胃口还会越来越大,一旦有一天他们满足不了朝廷给出的这些好处,那么他们將会得寸进尺,先是小规模劫掠,然后如果还得不到更多退让,那便会加大造反的规模。”
刘禪听著,心中不由得为之一凛。
这不就是现在那些南蛮所作的吗!
“所以这等怀柔政策根本就是慢性毒药,迟早会害了国家!”
老教授接过话茬,有些激动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