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父,快看!张英来信了!事情成了!”
诸葛亮接过薄绢,仔细看了一遍。薄绢上的字跡略显潦草,但內容清晰:张英与董厥已成功说服姜维归降,正护送姜维与其母,星夜兼程,赶回成都!预计数日后便可抵达!
诸葛亮放下薄绢,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轻鬆的笑意:“好!这张英,果然不负所托,是个人才!没看错他,希望科举制能选拔出更多像他这样的人才。”
他顿了一下,眼中带著一丝期待和审视,“现在就盼著,这位姜维姜伯约,真如陛下所言,是位不世出的英才了。”
刘禪一听,立刻来了兴致,凑近诸葛亮,“相父,错不了!我跟你讲啊,在我们那儿…呃…我是说,我听『仙人』讲过,这姜维,可了不得!”
诸葛亮侧耳倾听。
刘禪努力回忆著,儘量用诸葛亮能听懂的话说:
“仙人说,姜维归降大汉后,深受相父器重,把毕生所学都教给了他。相父…仙逝后,就是他,姜维姜伯约,扛起了北伐中原、克復汉室的大旗!他九次带兵北伐,打得魏国不得安寧!虽然…虽然最后因为国力悬殊,没能成功,但他对大汉的忠心,那是至死不渝!”
刘禪的声音带著一种后世才有的篤定:“仙人还说,最后关头,魏国大军压境,姜维为了保住大汉最后一点血脉,假意投降了魏国的大將钟会。他其实是想挑拨钟会和另一个魏將邓艾內斗,好找机会復国!可惜…计谋被识破了。但就算这样,他被抓的时候,还仰天长嘆,说『吾计不成,乃天命也!』至死都没忘记自己是汉臣!”
刘禪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把自己献城投降的事情给说出来。
刘禪说完,看向诸葛亮,城楼的火光映在诸葛亮脸上,照出他眼中复杂的光芒。有惊讶,有审视,最后化作一声悠长的嘆息。
“九伐中原…假降復国…至死不渝…”诸葛亮低声重复著这几个词,目光投向北方漆黑的夜空,仿佛想穿透这夜色,看到那个素未谋面的天水年轻人。
“若真如此…此人,未曾见过先帝一面,未曾受过先帝点滴恩泽,却能將一身才学报效汉室,矢志不渝,乃至以身殉国…这份忠义之心,这份坚韧之志…”
他缓缓摇头,声音带著一丝难言的感慨,“真不知…是承了谁的恩德,又是为了什么…”
刘禪也沉默了,他知道诸葛亮在想什么。这份跨越时空的忠诚,其根源確实令人深思。
是为了“汉室”这个名號?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还是为了某种信念?
两人並肩站在城楼上,夜风吹拂。刚才叛逃者的齷齪带来的阴霾,似乎被这远方传来的好消息和那个未曾谋面却已被赋予传奇色彩的年轻人的故事,冲淡了一些。
诸葛亮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他收回望向北方的视线,看向身边的刘禪。
“陛下,”诸葛亮的声音恢復了平日的沉稳,却比平日里多了一份力量,
“无论如何,姜维能来,是好事。一个张英,已显科举之效。若姜维真如陛下所知,乃栋樑之材…那么,”
他停顿了一下,和刘禪对视一眼,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东西。
“我们北伐的棋局上,可用之人,又多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离克復中原,还於旧都的目標,也更近了一步。”
诸葛亮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落在夜风里,掷地有声。
刘禪用力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他望向北方,那里是中原的方向,眼中也燃起了新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