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禪看得目不转睛,尤其是看到牛发力时咽喉处不再被压迫的对比画面,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力气是从胸口发出来的!脖子没被勒住,能喘气,自然更有劲了!”
“没错!”刘尧拿回手机,指著暂停画面上牛的胸带,“关键就在这儿!把受力的地方,从最脆弱的脖子,挪到了它身上最厚实有劲的胸脯子上!
就那硬木头架子卡在脖子上,那简直就是跟牲口过不去,这不是诚心要他们的命嘛!”
刘尧顺手拿起桌上一个本子和一支笔,隨手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画了一头牛,胸前画了一条宽宽的带子。
“我再给你画一遍啊,你看,这个带子,叫『胸带』。”
他用笔点著带子,“做这个带子,是有讲究的。”
“首先啊,它的宽度一定要够宽!”他用笔在带子上標了个尺寸,“至少得这么宽,比你手掌还宽一圈。宽了,力量分散开,就不会勒伤牛的皮肉。
用厚实的好牛皮做最好,没有牛皮,就用特別粗的麻绳,多股编在一起,编得紧紧的。麻绳还得用桐油或者別的什么油,彻底泡透,泡几天,捞出来晾乾,多泡几次,让绳子变得又硬又韧,不怕磨不怕水。”
“然后啊,光套在胸口上还不行,还得固定住,不能滑下去。”他在牛背上画了一条带子,垂下来连接到胸带两端画的扣环上,
“在胸带两边,缝上或者钉上结实的皮扣环或者小铁环。再用一条宽宽的扁皮带子,从牛背上面跨过去,两头连在胸带这两个环上。这样,胸带就稳稳噹噹地箍在它胸口,不会往下掉。”
“最后,这拉车的绳子怎么连呢?”他在牛胸带两侧靠近牛胳肢窝的位置,各画了一个更粗实的环,“在这两边,受力最大的地方,装两个特別结实的环。拉车用的粗绳子,一头系一个环,绳子中间再掛到车前面的鉤子上。”
他用笔用力点了点环的位置,“记住,绳子拴带子的地方,必须弄得特別牢靠!用粗线密密地缝死,或者用铜钉、铁钉铆死!这地方要是开了,整个就散架了!”
刘尧放下笔,指著自己画的图总结:“就这么一套东西,做好了给牛套上。牛一使劲,力气全从它那厚实的胸脯子上出来,带子宽宽的也不勒肉,气管一点不受压,喘气顺畅得很!
专家们说了,同样的牛,换上这个,拉货起码能多拉三成!走远路也不容易累趴下,牲口脖子也不会被勒得血肉模糊了!比那老古董的木头卡脖子,强到天上去了!”
刘禪听得心潮澎湃,立刻掏出自己隨身的小本子和,“刘老师,这图我能不能照著画一份?还有,您刚才说的,带子具体多宽?背上的固定带多宽多长?拴绳子的铁环用多大的?麻绳浸油要浸多久?反覆几次?”他一边问,一边飞快地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起示意图,力求和刘尧画的以及视频里看到的一样。
刘禪笔下如飞,將刘尧的每一句要点都转化成简洁的文字標註在自己画的示意图旁边。他画得虽然不如视频精美,但关键结构、尺寸、连接方式都清晰明了。
画完最后一笔,刘禪小心地吹乾炭跡,將这张凝聚著改变蜀汉运输困境希望的图纸,郑重地折好,放进怀里最贴身的口袋。
他仿佛已经看到,蜀汉崎嶇的山道上,无数牛马套上了这新式的挽具,轻鬆地拉著满载粮种、矿石的车辆,稳健前行。
“刘老师,这法子太好了!”刘禪由衷地说,“回去我就找人做出来试试!要是真像您说的那么好用,那…那可帮了大忙了!
“嗨,举手之劳,能帮上忙就好!”刘尧不在意地摆摆手,端起饭碗,“快吃饭吧,菜真凉透了!
就在这时,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响起,
“刘老师哎,你要的牛挽具搞归一咯,给你搁到这儿哈!”
刘尧赶忙起身,
“哎呦,谢谢老伯,一块坐下吃点吧。”
“不了不了,屋头都弄起饭噠,二回再嘛!”
刘尧拗不过对方,只得满脸笑容的送对方离开。
等老伯走远后,刘尧挥了挥手上的这个牛挽具,递给刘禪道,
“好了,给你拿著吧,你要是自己家用就別找人做了,你要是非得找人做,这有个现成的样品也容易做一些。”
刘禪接过挽具,更加兴奋起来,连乾饭的动作都变得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