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妖氛捲地暗淮流(4.6k)
却说李修安自山神处探得消息,一路向东疾行,终在毫州石弓山麓截住了那伙出城的马车。
果不其然,如他所料,这行人並非寻常牙子,竟是泗州衙门里一群精明干练的官差。
既被李修安撞破行藏,他自不肯只救一人了事。
那伙官差初时犹自倨傲,哪里肯轻易放人?更不识眼前乃是真修高人。
直至李修安略施法术,施以雷霆手段,眾差方知撞见了有道修真。
但见仙威凛凛,非同小可,一个个嚇得冷汗涔涔,筋骨酥软,再不敢有半分迟疑,忙不迭將前因后果尽数道来。
李修安倒未动真怒。自替八戒往高老庄送信归来,他深知世间许多时候,空讲道理不如稍显威严,尤其对付这等官场沉浮多年的老吏更是如此。
加之他心中早有疑云盘桓:这伙人为何千里迢迢远赴东都?
且不说两地相距非近,纵是直走官道,中间尚隔著许州、陈州、毫州、徐州四地。那泗州本属大州,人口稠密,更与徐、沂、海、楚、豪五州接壤。即便真受妖物胁迫,又何须捨近求远?此为其一。
其二,若真如所言,盱眙、泗州已危在旦夕,妖物肆虐,人心惶惶,为何不见半个灾民仓皇出逃?纵使州府昏聵,紧闭城门禁绝百姓外出,那些有权有势之家,岂会坐以待毙?定当千方百计寻路保命才是。
再者,李修安极欲知晓那“水母娘娘”的根脚来歷,与那“水猿大圣”又有何干係?究竟是何等通天手段,竟能困住国师王菩萨?
既存此念,他自不愿多费唇舌。
眾差役见这道人手段非常,早已魂不附体,慌忙將始末根由和盘托出。
原来这泗州地处淮瀆最下游,正当汴河入淮之口,又毗邻洪泽湖,自古便饱受水患之苦。对岸的盱眙与泗州仅一水之隔,同样深受其害。(註:歷史上的古泗州已在康熙年间被彻底淹没,城池最终沉入洪泽湖底。)
闻说上古时有淮涡水怪“水猿大圣”在此兴风作浪,不仅祸害百姓,甚阻大禹治水,后被大禹遣神將擒拿,镇压於龟山之下。
这怪每逢五六月间便会甦醒,盖因恰值当地梅子黄熟时节,阴雨连绵,淮水暴涨。那怪本是水兽,性情暴戾,遇水即狂。虽困於龟山水底,每日嘶吼却仍能引得千里河湖翻腾不息,冲刷堤岸,泗州、盱眙二城受害最甚。
因这时节正值梅熟,故称“梅雨”;然水怪作祟,河水汹涌,非但渔舟难行,城池亦有淹没之危,百姓心惶,遂又唤作“霉雨”。
每逢此际,周遭百姓必行盛大水祭。奈何此怪胃口极大,口味又刁,寻常牛羊牲畜难填其欲,须得一次吞食百人,饱腹后方肯沉寂。故而本朝之前,一有水害,活人祭祀实为常例。
直至后来,有位大慈大悲的普照王菩萨自西域入东土,经凉州、东都至江淮传法。
闻此恶俗,菩萨心生不忍,力劝百姓莫行此违逆人伦之事。
他闻听水怪之事,遂展大神通,劈开直通水底之路,以无上佛法降服水猿大圣,令其不能再逞凶顽。又以灵药妙方救治无数病患。泗州、盱眙百姓感激涕零,苦苦挽留。
菩萨当时嘆道:“吾以治水祛病、普度眾生积累功德,证得佛果。今来此地,实乃机缘巧合,冥冥中却自有天意。这水猿大圣確有翻江倒海之能,我若离去,恐其来年再起祸端,甚或脱困而出,则此地將有灭顶之灾。“
“阿弥陀佛,佛曰:大慈与一切眾生乐,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此既天意,岂可见死不救?”
普照王菩萨遂於盱眙静乐城开山立寺,常住於此。因菩萨善治水患,常为百姓祛病消灾,於两地有再造之恩,故被当地百姓尊为“大圣菩萨”、“泗州大圣”。
当今圣上闻奏,深为敬重,以为大唐之幸、黎民之福,下旨敕建“国照王寺“1
,命当地官员以国师礼相待。
菩萨修书谢恩,並提及活祭、贩人之事,恳请陛下颁令禁止。李世民御览后,当即下旨立法:大唐境內,严禁人口买卖、活人祭祀,违者绞刑。
闻至此处,李修安微微頷首,心道:“原来大圣国师王菩萨』名號由此而来。”此前他確不知其中还有这番渊源。
李修安遂又问道:“水猿大圣与国师王菩萨的来歷我已明白。你等可知那水母娘娘』究竟是何根脚?有何神通法宝?与泗州、盱眙又有何等恩怨,非要与这两城为难不可?“
赵礼此刻如丧家之犬,再无先前半分威风,战战兢兢回道:“与那镇压龟山的水猿大圣不同,关於水母娘娘的传闻颇多,其中有两种流传最广。“
李修安道:“你且细细说来。”
赵礼哪敢隱瞒,忙道:“其一,听闻这水母娘娘本是在洪泽湖底修炼多年的水怪,道行深厚,常兴风浪,侵害湖滨百姓。在大圣菩萨降世前,百姓於湖周修建水母娘娘庙』,四时享祭,此后倒也相安多年。“
“后传盱眙城有位秀才,姓乌名廷玉,才貌双全。一日乌生湖畔吟诗漫步,
水母娘娘见之动心,化作文士上前唱和。二人相谈甚契,乌生邀其共饮。水母娘娘酒后吐真,乌生不信。她便吐出腹中多年修炼的宝珠示之。乌生方知眼前乃是水怪,恨其屡兴风波,顿起盗心,遂灌醉水母娘娘,窃宝珠而去。“
“水母娘娘醒后大怒,恨那书生卑鄙负心,遂暗施法术,以神桶盛来五湖四海之水,欲將盱眙化为汪洋。大圣菩萨知悉后,急命徒儿小张太子並四大神將前去阻拦。水母不听劝阻,一意孤行,终被小张太子与神將擒获。菩萨赐下缚心锁与缚魂链,將其囚於淮河岸边、与龟山相望的八角琉璃井中。“
”百姓感恩戴德,特建浮屠塔以纪殊功。“
“此番不知何故,此妖竟从井中脱困,连那水猿大圣亦被她从龟山解救出来。”
李修安微微点头,心道:“原来浮屠塔有此来歷。”又问:“那第二种传闻呢?”
赵礼道:“其二传说,这水母娘娘受日月精华,得天地气机,潜修水府,日久通灵,被天庭敕封为洪泽湖水神,亦有说是江淮水神。“
“然其妖性未泯,以为天高帝远,暗行诸多恶事,却不知早已录入南斗星死簿。后因瀆职致江淮大水,百姓死伤无数,终被押至斩仙台问斩。然其心有不甘,魂魄不愿入轮迴,潜逃回洪泽湖,附於一只水龟身上重新修炼。直待恢復法力,再度为祸。她曾立誓定要將泗州、盱眙化为泽国一盖因当年玉帝正以其瀆职祸及此二城、殃及无辜而判死罪。“
“据说她手中有一对神桶,她便施法从五湖四海挑来一担水,欲將盱胎、泗州彻底化为泽地。“
“大圣菩萨知此,特来劝阻,望其放下执念。適逢八仙之一的张果老来访,
亦一同规劝。水母娘娘积怨已深,岂肯罢休?却又忌惮菩萨与仙家神通,当下心生一计,遂將两桶水现於二者面前,立下赌约:若二位不离此地百里,能令桶中水消磨殆尽,她便收手。“
“妖性歹毒,其本意是诱使二人將水倾入江淮或洪泽湖,借他二人之手以水势淹没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