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晋末芳华 > 第237章 朝堂立场

北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无功而返,愿意北伐的人都远离建康,投奔了桓温,朝堂万马齐暗,意志消沉,百官浑浑噩噩,日日倾轧不休。

多少年了,朝廷上面,没有出现过如此鏗鏘有力,撼动人心的壮志豪言了?

而且这並不是夸夸其谈,人家可是真的拿命去践行的!

这时候,已经没有人敢去公然质疑王謐的动机,先帝遗志这顶帽子太大,谁也不敢轻易去动,不然遭到反噬,那就妥妥是找死行为了!

“好!”声音响起,这次带头叫好的,是散骑常侍温放之,已故大將军温娇之子。

温娇和王导郗鉴一样,同为顾命大臣,又和两人交好,其子弟自然也会为王謐造势张目。

这一切王謐都看在眼里,心道身为琅琊王氏,王导的孙子,这其中深厚的人脉,才是自己最大的倚仗啊。

不然自己说话说得再有道理,眾人为了明哲保身,真正为理想站出来的,又能有几人?

隨著一个个高门士族官员出声应和,朝堂上气氛热烈,眾人情绪越发高涨,这个时候,为数不多想要借题发挥的人,也都纷纷打消了念头。

王謐警向远处一个身影,那是王凝之,先前貌似还想站起来,如今却老老实实缩在人后了。

王謐心道琅琊王氏这重身份,也太好用了些,王凝之真是不开眼,非要和自己內斗作对,导致本来能一荣俱荣的便宜,都被他亲手丟掉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王謐支棱不起来,王凝之在谢氏等助力下,还真有可能鳩占鹊巢,夺取琅琊王氏的主导权,到时候朝堂之上,和琅琊王氏有关的助力,便会皆被其得到。

后世便是如此,王献之做到尚书令,王凝之做到一方大员,反倒是主支的王珣等人被打压。

不过王謐心道既然自己在这里,那这份机缘,自己便绝对不会放手给別人了。

司马弈的声音响起,“中书令,尚书僕射,你们两人如何想?”

这是让谢安和王彪之表態了,谢安排在王彪之前面,自然是先说。

谢安望著眾人目光齐刷刷射了过来,不由嘴角乾涩,心中发紧,感受到压力之大。

中书令掌管外事,负责直接向皇帝进言决策,但对谢安来说,这个官职,相对於他的能力,实在是太高了些。

若是在堂下,召集属部下商量,最后报知司马奕,倒还有转圆商量的余地,但现在是文武百官,上百人眾目之下,现场做出建言,是谢安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场面。

更不用说这选择本来就颇为艰难,是战是和,两边都有不少人支持。

其实在发言前,明显是主和派的人多一些,但王謐这一番话,却成功堵住了不少人的嘴,拉近了两边的对比,导致谢安很难根据声音大小做出抉择。

更麻烦的是,先前谢韶是被谢安默认派去二州,捞取政治资本的,王謐公然把这件事抖开,即使谢安否认自己主战,很多人也不相信了。

关键是真说出来,也有人非议谢氏是不是从中捞取好处,两边都不好公开表態,偏偏司马奕就这么说了,这是让自己两边为难啊。

谢安只觉脑袋里面一坨乱麻,了好一阵,才稍微冷静下来,竭力整理思路,出声道:“臣以为,可以双管齐下。”

“一方面给武冈侯儘可能的支持,让其在二州给燕国压力,让其无法轻易继续南下侵扰我朝关中和江淮地区。”

“二是派人和燕国谈判之举,也不好废除,毕竟若完全断绝这条路,很可能会逼得燕国和符秦勾结。”

“同时臣以为,如今的关键,还是在於关中地区长安洛阳一带,我朝和燕国符秦的交界之处。”

“大司马的意见和行动,也很重要,若是其给予燕国压力不够大,燕国就可能腾出手来增兵徐兗。”

“最后一点,符秦的动向,也值得注意,毕竟其用兵方向,主要还是在关中一方,给我朝的压力更大啊。”

王謐心道谢安这番话倒是颇有水平,將各方都考虑到了,说明其也是在不断成长的,毕竟对於朝堂眾人来说,从政几年的谢安实在是有些稚嫩。

不过好的方面是,谢安相比之前,手段眼光都要进步了一些,从后世表现来看,应该是大器晚成,毕竟起步比別人晚了太多。

司马奕听了,不置可否,看向王彪之。

王彪之见了,知道司马奕对於谢安的回答,还是不太满意的,因为司马奕要的,是一个明確的方案和决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