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 王者归来之天路 > 三五六 擅行

星子不知箫尺此言是真话还是反话,硬着头皮道:“陛下,就算臣略有愚见,臣也只有一人,并非三头六臂,虑事亦多有不周,还望陛下不拘一格,广开言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箫尺微笑:“殿下说得十分有理!朕受教了!”

星子心中一寒,箫尺称他为殿下,便是对他极为不满了。星子双膝跪地:“臣若有冒犯之处,万望陛下恕罪!”

近几个月,星子已很少在箫尺面前跪拜,但这回箫尺也不令他起来,只是提笔唰唰地写着什么。殿内气氛不对,侍候的太监宫女皆屏息静气,不敢做声。星子低头跪在地上,寒意从膝盖直透入心底,恍惚间便如是在上京的怀德堂中。难道正如大哥从前所言,一旦手握大权,谁都是一样么?可我终究不愿相信!

星子直挺挺地跪着,过了一柱香功夫,箫尺停了笔。星子料他是亲自写的圣旨。照理说,通常皇帝的旨意皆由内阁拟定,皇帝过目后盖上玉玺即可,亲下中旨的时候不多。星子猜不透是何事,跪在地上,也看不见只字片言。

箫尺盖上了印鉴,这才命星子起来。又传了一名内侍进来,将新鲜出炉的圣旨交给他,吩咐去天牢对暮隐传旨,速去速回。

箫尺杖责暮隐之后,即将其系狱,这几日都尚未发落。箫尺未想好该如何处置,毕竟是开国以来第一次以言论为由处置文官,须得慎重。此外,箫尺也留了余地。暮隐的忠心他倒并不怀疑,只是死缠烂打,颇有沽名钓誉之嫌,每每让箫尺下不了台,甚是可恶!他若在牢中能静心思过,能上书陈情,也不是不能饶过他这遭。哪知星子偏偏不知进退,不依不饶,非要朕遂了他的心愿不可。虽说星子不图虚名,不为私利,但他当真以为朕事事都得听他的?任他摆布?呵呵,朕毕竟不是他的傀儡!箫尺一气之下,越过三省六部,一道圣旨挥笔而就,将暮隐贬至三千里外的云州充军。

星子一听圣旨是关于暮隐的,便知大事不好,眼见那内侍领旨,匆匆去了,事情已如覆水,难以挽回!星子不敢再劝说箫尺,只怕会火上浇油。沉默了片刻,星子试探道:“陛下既有圣裁,若无他事,臣便告退了!”

往日下朝后箫尺会与星子同进早膳,有时还会留他用过午膳再走,今日箫尺只挥了挥手:“去吧!”

星子躬身行礼,退出殿外,心头却沉甸甸的如坠铅石。北风扑面,卷起残枝败叶,于空中晃晃悠悠地打着旋。见乘风已候在玉阶之下,星子忽有了个打算,双拳一握,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乘风脚力迅疾,身形灵活,而星子对天牢的路正是驾轻就熟,紧赶慢赶,总算在半路上追上了传旨的太监及其随从。星子于一条僻静的小道中截住他们,直接骑马从后超越,将马缰一勒,乘风长嘶一声,后腿直立,前蹄腾空,横于路当中,拦住去路。

星子也不下马,马鞭一扬,指向领旨的那名内侍,口气不容置疑:“陛下口谕,要我亲自去传旨,你将圣旨给我!”

传旨的内侍倒未生怀疑,星子上折谏言皆是单独面对皇帝,下人无一知之,内侍只知星子是皇帝现在最为亲近看重之人,地位非同小可。不但时常与皇帝同榻而眠,同桌用膳,皇帝甚至还曾将寝宫让给他独居了许久。这种待遇,不说外臣,即使正宫皇后娘娘,也是望尘莫及。加之方才领旨时,也确实看到星子正候在皇帝身旁。这桩案子本就与星子有关,皇帝让他亲自去宣旨,是要为他出气么?星子颐气指使,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更令人不敢妄生猜疑。不过……内侍试探问星子:“那奴才在前面带路?”

星子哼了一声,似颇不耐烦:“不必了!传完了圣旨,我还有要事,耗不起时间。快给我吧!”说着便伸出手索要圣旨。那内侍不敢再多说,双手将圣旨奉上。星子接过,往怀中一揣,即打马离去。那内侍遂带了随从,转身回宫复命。

(加更了,祝亲们中秋快乐哦!)

本书来自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