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李爱国的生活过得很充实。
白天在工作室内鼓捣v8发动机,晚上回家造孩子,空闲时间再肝几本书。
发动机的零配件一个个制造出来,李爱国开始带着虞舒规划装配的事情。
总局路风办那边依然在调查写匿名信的人,不过还没有消息。
毕竟这年月报纸太多了,很难找到是谁扣了字。
大院里。
刘海中当了工组长后,每天早起晚归,表现得很积极,忙得就连打孩子都没时间了。
这让大院里的住户对刘海中有些刮目相看。
有些人不是不想干事儿,是没有机会。
易中海的日子也算是平静。
这阵子他在厂里面夹着尾巴做人,回家后躲在屋里不出门,只能翻看点报纸。
“诶,老婆子,咱家那些报纸呢?”易中海打开柜子,发现以往那些老报纸都没了。
一大妈从厨房出来,伸出脑袋说道:“东旭借走了,好像是说要好好学习大政方针。”
“他,学习?”易中海总觉得这事儿不对。
只是以为贾东旭是把那些报纸当废品卖点了,也没有放在心上。
毕竟是自己找的养老人,现在也只能受着了。
许大茂走到门口,听到里面的声音,也觉得有些不对劲。
“贾东旭爱学习?开什么玩笑,他不会是又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吧?”
许大茂眼睛微微眯起,决定想办法抓住贾东旭的小辫子。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单纯的看贾东旭不爽。
时间就像是三四十岁男人的腰带,越来越紧,越来越短。
眨眼间,个把星期过去了。
工作室内,李爱国看着组装好的v8发动机,心中有些期待了。
这发动机的组装太不容易了。
忙碌了一个多星期时间不说,为了保证装配的精密度,还搭建了简易的无尘车间。
又从化工厂借来了氮气进行了冷装,才算是做出了这么一个成品。
“行了,现在大家伙把衣服都穿上吧。”李爱国摘掉手套扔在了桌子上。
此时虞舒跟章主任和几个老技术工人个个只穿了个裤衩子.
外面穿的是雨伞厂搞来的雨衣,这玩意穿在身上哇凉哇凉的,早就迫不及待了。
听到李爱国的话,连忙脱下雨衣,换上了自己的衣服。
李爱国总觉得这画面有点熟悉,好像是某个制毒大师烹饪的场面,惟一不同的就是读品换成了发动机。
轮到李爱国穿衣服的时候,这帮家伙都不约而同的转过身,心中暗骂一句:“驴货!”
发动机固定在专门的台子上,供油管连接上,电打火装上。
李爱国亲自打开开关。
嗡嗡嗡.发动机瞬间启动,气缸里的活塞飞速转动。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虞舒跟章主任重重的抱在了一起,这可是他们亲手制造出来的发动机啊。
“去,跟段长汇报。”
李爱国一边安排虞舒记录运行数据,一边叮嘱章主任。
片刻功夫之后,邢段长带着几个段领导跑了过来。
前门机务段能造出火车蒸汽机不是啥稀奇事,造汽车发动机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这就成了?”邢段长看着那台发动机,还有点不敢相信,忍不住揉了揉眼睛。
“现在还说不好,这才刚运行,应该再检测.”李爱国本来想用仪器对发动机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测,但是现在没有后世那些仪器。
“运行个几百个小时看看,要是没问题的话,就算是成了。”
“就按照你说的办。”邢段长没有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形成了思维惯性,只要听李爱国的,就不会出岔子。
“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李爱国一口答应下来,正打算继续拾掇剩下的配件,外面传来了一阵“吁”的悠长又响亮声音。
随后便是一阵问话。
“爱国在这里办公啊?”
“同志,你不能进去。”
“不是,我跟爱国约好了,我是魏庄公社的老魏。”
听到外面的声音,李爱国让章主任继续忙活,自己跟邢段长出了工作室。
工作室外,停着两辆牛车,牛车上有几个麻袋,应该是刚给前门机务段送了山货。
此时老魏村长正在跟消防队的小张解释。
现在消防队的值班员还兼顾了工作室的门卫,报酬是每个星期五个西红柿。
“小张,这是熟人。”李爱国跟小张打了招呼,看向老魏村长问道:“村长,你怎么来了?”
“段长,您也在啊。”老魏村长先是跟邢段长打声招呼,然后看着李爱国说道:
“那块试验田马上要收割了,你上次叮嘱我,要到现场盯一下。”
李爱国这阵子一直在忙,还真是疏忽了这事儿。
“段长,我想跟你请一天假。”
“请什么假啊,你是工作室的领导,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不过你这试验田是怎么回事儿?
一个温室还不够你忙活的吗?”
邢段长以前总见李爱国在温室里种菜、种玉米,还以为他是为了消遣,这怎么又搞出了试验田?
“我在温室里种了几颗玉米,结果有一颗变异了”
邢段长惊讶:“变异?”
“就是长得跟自家爹妈不一样,这样的玉米产量更高。”
“诶,这事儿我还真说过,我邻居家的老赵,他们两口子都是单眼皮,结果生出了一个双眼皮的孩子。那孩子的力气特别大。”虞舒插话。
“那不是变异,是遭了隔壁老王了。”李爱国幽幽的说道。
“啊!”
见他不明白,李爱国也没多解释,扭头看向邢段长接着说道:“听说杂交种子产量高,我就想着把这种玉米扩大种植面积,看看是不是真能增产。”
邢段长知道李爱国喜欢捣鼓稀奇古怪的东西,也没在意,大手一挥:“你也忙这么多天了,也该休息一下。”
旁边的一个副段长想起了什么,插言道:“咱们机务段里现在也开垦了许多田地,经常为粮食种子发愁,要是这种子真能增产的话,咱也应该种一些。”
副段长的一句话把私事儿变成了公事儿。
不过这样也好,李爱国正发愁无法扩大试验田的面积,现在有了铁道两旁的农田,能拿到更多样本了。
“这么着,让后勤科的老刘陪着爱国一块去。”邢段长一锤子定音。
工作室的几个技术员和虞舒也要跟着去凑热闹,他们都是京城人,还没有参与过农业劳动。
“也好,现在上面提倡工农联合,这帮小子也得锻炼一下了。”
队伍瞬间扩大,李爱国挑选了几个,又叮嘱留下来的盯着发动机,千万不要让发动机停转。
现在前门机务段的种植计划已经正规化了。
由后勤科的刘主任负责,还专门从农业学院请了几个农业专家。
副段长带着李爱国来到后勤科的时候,刘主任正跟农业专家们商量接下来的种植计划。
看到李爱国进来,一个农业专家站起身打招呼:“爱国,你怎么来了?”
李爱国愣了下,才认出来对方:“吴教授,你怎么在这里?”
现在的吴教授比以前更黑,更瘦了,要不是还戴着那顶破草帽,李爱国还真是认不出来。
“你们认识啊,那太好了,吴教授是我们从农业园特聘的专家,负责指导职工家属们种地。”副段长笑呵呵的解释道。
他指了指李爱国:“吴教授,爱国在附近公社里弄了一块试验田,准备收割了,要不要去盯一下。”
上次见面,吴教授曾听李爱国提起要搞玉米种子的事儿,本以为他是开玩笑,没想到还真弄了。
正好接下来没有别的工作,便一口答应下来。
考虑到此行的人比较多,前门机务段派了一辆卡车。
一行人在颠簸中来到老魏村公社,此时社员们已经在地头等着了。
看到田地里的玉米,吴教授脸色一变,推开车门快步跑过去。
“这么大的玉米棒子.”他摘下一个金黄的玉米棒子,在手里拎了拎,扭头朝着老魏村长问道:“你们施了多少肥?”
“跟别的田一样啊。”老魏村长回答。
“那锄草,翻地呢?多长时间一次?”吴教授继续问。
“不记得了,给别的地锄地的时候,就顺带着锄了。”
老魏村长这会也反应过来了,吧嗒口烟袋锅子说道:“吴教授,这块田只是名字叫做试验田,其实没有得到特殊的照顾。
别的田咋伺候,这田也咋伺候。最多就是临近收获的那段时间,派人赶赶鸟啥的。”
吴教授的神情激动了起来:“赶紧收割,我要马上知道亩产量。”
老魏村长扭头看向李爱国,见李爱国点了点头,这才让社员们进到田里面。
每逢收获的季节,公社里都是全员出动,学校也放假了。
有什么工具都拿,镰刀,铲子,绳子,架子车还有几个小家伙扛着比自己高的锄头进了地。
谁也不会觉得奇怪,更不会觉得这些孩子受了委屈。
社员分两拨,妇女同志拐着箩筐在前面掰玉米,青壮年带着孩子拿着镰刀在后面砍掉玉米颗,顺带着捆成捆,送到地头,晒干了能当做烧火的材料。
社员们忙得热火朝天,前门机务段的人也不好意思闲着。
特别是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扛着大捆玉米杆子走过来,几个年轻人当时就想进去帮忙扛。
“用旧衣服掖在脖子上。”李爱国拦住了他们,顺手拿起一条毛巾,那几个年轻人也见样学样。
扛玉米杆子是个有苦又累的活儿,粗楞楞的玉米叶子能把脖子磨肿。
要是不懂干活儿的,贸然扛起,晚上脖子就没办法扭了。
随着一箩筐,一箩筐玉米棒子被带出来,吴教授这会也紧张起来。
“千万别把玉米棒子掉了。”
“掉地上的玉米也得捡起来。”
“诶诶,那个小的也拿回来。”
他让老魏村长把村子里唯一一杆抬称带来了,喊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一边盯着地里面,一边准备随时称重。
“三十斤。”
“七十斤。”
“五十八斤。”
“最后,总计亩产量是1032斤!”
看着纸张上的数字,吴教授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一千多斤的产量不高,在后世玉米的亩产能达到1500到1700斤。
但是要知道,在这个年月国内还没有大规模使用化肥。
小麦一般亩产100来斤,高粱140斤,玉米110斤,谷子大概能打120斤。
后来推广金皇后和黄县二马牙等优良品种,试验田玉米的亩产也只有500斤。
等确定没有看眼后,呼吸瞬间急促了起来。
“1032斤啊,老赵!”
赵教授却紧盯着那些数字,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没有回答他。
吴教授并没有在意,接着说道:“咱们从毛熊那边引进的玉米种子产量也没这么多,这种撂荒地竟然能亩产1032斤,这简是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