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定国公府排座次
定国公府不知远处人的忧思,这个春节岳凌府上实在是热闹。
旧时新年都是随着岳凌四处奔波,落到哪处便在哪处过了,回到京城的第一个春节,人员也最为齐整。
薛宝钗,薛宝琴姊妹很主动的担起了年节的入账开销,给所有姊妹们在年节里都置办了新衣,乃至府内的下人也有年节赏钱拿,阖府上下一派喜气洋洋。
迎春,探春,惜春,领着府上的嬷嬷,丫鬟,一班下人又拾掇了一遍后园,各处庭院收拢残枝落叶,挂起红绸灯笼,妆点一新。
紫鹃,鸳鸯,秦可卿,瑞珠,宝珠一干人,为定国公府的内务总管,为各处的琐碎事忧心。
雪雁总管着灶房,年节端到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先经过她之口,待她满意了才能写进菜谱了。
只不过,岳凌很少听说过有她不满意的菜。
不知是厨娘们的技艺愈发高超了,还是雪雁完全就不挑食。
除夕夜当晚,
为庆贺新年佳节,正堂上到处张灯结彩,场中央摆着几架檀木大圆桌,上面铺着秋香色连云锦桌帷,荡开的流苏,皆是府上小丫鬟们亲手织就的,点缀着各种福气寓意的图案,颇用心思。
团团圆圆的一年,房里拾掇席面的丫头脸上皆是亢奋,重新从史府归来的紫鹃,又做起了府内的丫鬟的职责,在此地领导着粗使丫鬟们作活,便是额前生汗,脸上依然挂笑。
史府的日子太压抑,和定国公府放空自己,一心做事完全没法比了,至少如今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只是眼下她却是遇见了个大麻烦。
正中央的主桌,只有八个位子,她离开府内已有一段日子,倒是不知道该怎么排这座次了。
挨着岳凌,林黛玉的位子,就象征着在府内的地位更高,这是府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就连丫鬟的座位上,地位高的都需得坐在主位上,层次分明。
而如今府邸内,掐指算算,便有除了岳凌,林黛玉以外,九个外来的姑娘。
秦可卿,薛宝钗,薛宝琴,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邢岫烟,妙玉。
到底谁在前,谁在后,紫鹃一时还真无法判断。
正在紫鹃踌躇之际,便听得外面传来了莺声笑语。
秦可卿一身石榴红妆蟒缂金丝斗篷,颇为扎眼,一步步迈来,便能看得下身穿着杏子红缕金纹百褶裙,更加耀眼了。
腰肢水蛇般扭动,发髻中九鸾衔珠金步摇,随着摇曳。
紫鹃看得不寒而栗,似是能敲骨吸髓的主。
这般妖孽,也只有自家老爷能降得住了。
年节穿得喜庆确实无可厚非,不过秦可卿还是穿得太过于耀眼了,俨然是来争芳斗艳的。
紫鹃无奈迎上前,讪讪笑道:“可卿姐姐今日穿得着实好看,旁人当穿不出这般妩媚多姿来。”
秦可卿桃眼盈盈一弯,修长的眉毛,轻抚了下,紫鹃感觉好似都能触碰到自己的脸颊了,不禁吞了下口水。
素手戳了戳紫鹃的脸颊,秦可卿轻笑道:“紫鹃妹妹出府几个月,回来倒是把嘴变甜了。我是来看看妹妹这边需不需要帮忙。”
踮脚往紫鹃身后遥看着,哪里是来帮忙的。
紫鹃心知肚明,挽着她的手上前来,询问道:“眼下着实是有件难事,不如可卿姐姐来看,这主桌到底怎么坐?”
秦可卿摆开手,笑道:“这还不简单?”
“我平日夙兴夜寐,久久操劳老爷的事,自然我要挨着老爷坐。林妹妹那边,我看就让三姑娘来坐就好了,毕竟她近来忙的多,还颇有成效,在园中修了个琉璃园,着实好看。”
“二姑娘,四姑娘自然要和她们挨着坐,然后再算上琴妹妹,宝妹妹,正好六个人转一圈。”
紫鹃抽了抽嘴角,暗道:“比起功劳,除了姑娘,也没人比宝姑娘更大吧?可卿姐姐的私心真重呢。”
紫鹃还这么想着的时候,秦可卿已经将薛宝钗的餐具移到了岳凌正相对的远端。
拍了拍手,秦可卿掐起腰来,十分得意。
“嗯,这样看着舒服多了。”
未及,薛宝琴探头探脑的走了过来。
紫鹃与这位薛家二小姐相处很少,听旁人说是个才情,相貌皆不落于宝姑娘的人物,那紫鹃以为就极为难得了,肯定是个标志人物。
果然,一进门就看她一身金翠色的凫靥裘,灯光之下,流光溢彩。身上着的是鹅黄色的长绸裙,裙边还缀了十二颗珍珠,兼具江南的柔美和京师的华丽。
听闻这位二小姐从幼时便同父兄走遍大江南北,四处行商,却不知怎能养出如雪的肌肤来。
“两位姐姐来得蛮早,还没别人到场吗?”
这位穿着也不俗,显然也是不想在春节家宴上,被旁人比下去。
真别说,薛宝琴明媚的笑脸,配这一身装束,还真就不比秦可卿的妩媚逊色,隐隐有分庭抗礼的架势。
秦可卿更是警觉,在薛宝琴走过来以后,便一直盯着她看,直到看到薛宝钗竟落座在主位一边,占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位置,便当即走上前交涉。
“宝琴妹妹,这里可是我的位子,你就这样变了规矩不好吧。”
才两个人就已经开始争起来了,紫鹃捂着脸,退到了一旁,真不知道来了更多人以后,会如何是好。
宝琴却是不抬头看秦可卿,悠悠然的荡起脚来。
“这座位还有什么讲究吗?不是先到先得呀。”
“当然不是。”
“那为何可卿姐姐方才还挪动我姐姐的餐具呢?”
“这……”
原本咄咄逼人的秦可卿语气一顿,片刻又岔开话题道:“我身为老爷的大丫鬟,自然要坐老爷身边,而且这府里当没人比我的功劳最大了。”
薛宝琴笑着扭转过头来,“可卿姐姐说的是床榻上的功劳吧?”
秦可卿得意的扬起头,这个黄毛小丫头,难道还能跟她比一比这个?
府里所有丫头,可都受过她的点拨,称得上是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