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历史军事 > 大清要完 > 第925章 保尔,美国人民需要你

劳拉·摩尔-拉法格裹着旧羊毛披肩,向着年迈的老父亲卡尔.摩尔挥手告别。

汽笛长鸣中,摩尔伫立码头如礁石。海风卷起他稀疏白发,却卷不走那声穿透浪潮的呼喊:“告诉美国!土地属于播种者,工厂属于劳动者.”

随着蒸汽机的轰鸣,赤浪1号缓缓驶离瑟堡港。保尔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法兰西海岸线。劳拉走到他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

“还记得父亲对于资本的评价吗?”劳拉轻声问。

保尔点点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而我们将用血与火洗净它。”劳拉的声音坚定而平静。

船艏劈开北大西洋的浪涛,向着新大陆的方向驶去。在底舱,保尔的助手们正小心检查着那一箱箱步枪零件——这些步枪零件并不是要走私进美国,而是会通过合法的渠道进入美国——根据摩尔和弗里德里希的计划,美国的工人协会将通过向美东联邦的军方贩卖军火来筹集革命经费.

保尔回到舱室,从行囊中取出摩尔的最后指示。笔记本上,那熟悉的笔迹写道:

“记住,你不是去点燃一场战争,而是去结束一场战争。不是去分裂一个国家,而是去统一一个阶级。当美东的白人工人和美西的黄种苦力意识到他们流的是同样的血,资本家精心编织的谎言就会土崩瓦解。”

此时此刻,万里之外的中亚,一辆蒙尘的西洋马车碾过费尔干纳盆地的黄土道。袁世凯掀开车帘,眼前赫然耸立着十五丈高的砖石城墙——新潼关。

城门洞开处,穿交领右衽汉服的粟特商人牵着骆驼,乌兹别克农妇鬓边簪着明式银簪,维吾尔书生背着“奉旨应试“的杏黄旗匆匆赶路。一队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骑马而过,腰间的绣春刀与柯尔特左轮碰撞叮当作响。

“袁大人,潼关督师谭大人请您到衙门一叙!”一个传令兵疾奔而来。

袁世凯的马车缓缓驶入新潼关高大的城门,车轮碾过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发出沉闷的声响。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幌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身着交领右衽汉服的商贩们吆喝着叫卖货物,头戴方巾的士子们三三两两地走过,腰间佩剑叮当作响。远处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是书院里的学子们正在诵读《论语》,声音洪亮而整齐,仿佛穿越了时空,将人带回到了大唐,不,应该是大明盛世。

然而,当袁世凯的目光扫过街角时,却看到了不和谐的一幕:几名身着新式军服的士兵正扛着“新长安造”步枪巡逻,一个军官腰间别着的左轮手枪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些洋枪与周围古色古香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时代已经悄然改变。

马车最终停在了督师衙门前。袁世凯下了车,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走进了这座明朝风格的官署。衙门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大明遗风。然而,当袁世凯走进大堂时,却发现墙上挂着的不是传统的山水画,而是一幅精细绘制的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各国的疆域和铁路线。

大堂正中,潼关督师谭继洵正襟危坐。他身着明朝式样官服,头戴乌纱帽,面容严肃而威严。在他身旁,站着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正是他的儿子谭嗣同。少年一身儒生打扮,眉目清秀,眼神中却透着一股不羁的神采。

“袁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谭继洵起身相迎,声音沉稳有力。

袁世凯拱手行礼:“谭督师客气了。”

谭继洵微微颔首,示意袁世凯入座。侍从奉上香茶,茶香袅袅,却掩盖不住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听闻袁大人刚从圣彼得堡归来,”谭继洵缓缓开口,“不知欧罗巴诸国近况如何?”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