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朝贵、杨秀清以及大部分响应团营令前往金田起事的拜上帝教教徒属於前者。韦昌辉、石达开、胡以晃属於后者。
“你今后作何打算?”石达开问起彭刚今后的打算。
“在庆丰村成不了事,我打算变卖家產,到平在山发展。”彭刚早已有了计划。
冯云山和石达开对彭刚的决定颇感意外。
彭家的主要家產即田產,这个时代的国人对田產的重视程度比起后世国人对房產的重视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非到了万不得已,实在活不下去的地步,不然没人会考虑典卖田產。
冯云山对彭刚的决定表示讚许,认为彭刚不简单,他在广西碰壁三四个月才琢磨出的道理,彭刚似乎早就参悟出来了。
平在山位置偏僻,山高林密,官府鞭长莫及,烧炭工是当地最穷困无望的人群,且多为客家人。
综合所有因素,平在山与紫荆山一样,是目下潯州府最適合传教的地方。
可平在山所处的桂平县,虽然没有石达开,却有萧朝贵和杨秀清,此二人皆系紫荆山影响力最大的烧炭工领袖,紫荆山三千余名烧炭佬教徒,以萧杨二人最有影响力和號召力。
萧杨二人他冯云山都难以约束,彭刚一个外来户想在桂平县发展,能成功吗?
对此冯云山持怀疑態度,冯云山不认为彭刚在萧杨二人的主场能竞爭的过萧杨二人。
萧杨二人可是让他冯云山都倍感头疼的存在。
冯云山之所以去年六月以来重点在贵县传教,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紫荆山被萧杨等人逐渐架空。
鑑於此,冯云山这才到贵县发展新教徒,以制衡萧杨二人为首的紫荆山派。平衡教內势力。
石达开则表现得有些失落。
彭刚不难从石达开失落的表情中窥视出石达开的想法。
石达开更希望他能留在贵县,担任和他堂兄石祥禎一类的角色,辅助他处理贵县的教务。
只可惜重活一世,彭刚又怎会甘於位居人下,他更想培养发展自己的势力。
冯云山和石达开等人只在彭刚家留宿一夜,清早便离开了。
离开庆丰村之前,冯云山带著石家兄弟上彭刚本家那边好好敲打了彭先仲一家子。
警告他们彭刚兄妹已经入教,现在有拜上帝教庇佑,不要再对彭家兄妹打歪主意。
翌日下午,彭刚的三位舅舅,大舅萧国英、三舅萧国伟、六舅萧国达日夜兼程,翻山越岭,终於从平在山赶到庆丰村。
三位舅舅来到彭刚院子里的时候,彭刚三兄妹正在燻肉熏鱼。
彭刚从门板上拿起一块约莫三斤重的猪肉,用稻草串好送给韦长工,当做是韦长工韦为他们家捎口信的答谢。
看到彭刚好端端、活生生地站在他们面前,三位舅舅大喜过望。
彭刚和彭毅向三位舅舅说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三位舅舅无不感到气愤,纷纷安慰彭家三兄妹。
“你阿爸在世的时候不仅对本家没有亏欠,还没少帮衬本家。这帮畜生不如的东西竟还想吃你们家的绝户!良心都被狗吃了!”
“別怕!有你阿舅在!”
“你身上流著一半萧家的血,你娘走得早,阿舅就是豁出命来,也要帮你守住田宅。”
同族本家让他感到心寒,反倒是外祖家的三位舅舅给了他些许宽慰,感觉到了一丝家人间该有的温情。
彭刚说出想带著弟弟妹妹去平在山烧炭谋生的想法,不出意外地遭到三位舅舅的集体反对。
两千多年的思想桎梏,士农工商的等级思想早已根深蒂固。
哪怕三个舅舅没读过什么书,不妨碍他们也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道理。
“你可是读书人,怎么能去烧炭!”
“你好生安心读书,要是担心本家人覬覦你们家的田,大不了阿舅给你打长工!”
“是啊,好端端的读书人,去烧炭像什么话!也不怕遭人耻笑!”
舅舅们的反应彭刚早有预料:“烧炭怎么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食其力,不丟人。
再说,哪有阿舅给外甥当长工的道理?阿舅们都有家室,你们若都来给我打长工,舅娘和表兄弟们又怎么办?”
外祖家和他们家走得很近,三位舅舅的情况彭刚比较了解,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室。
让三个舅舅到他们家打长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他所希望的。
这年头平在山的烧炭工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
去平在山烧炭可比留在庆丰村耕读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