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1848大清烧炭工 > 第119章 优势在我

第120章 优势在我

“哪怕是將閔正文隨军的民夫算上,此战也是一万四千对战八千,优势在我。”彭刚背著手凝视著屋子中间的沙盘。

沙盘以黔江上的碧滩汛为中心,粗略地展示了黔江两岸的地形地貌。

沙盘虽然简陋,可也勉强够用。

广西群山如褶,想做出广西的沙盘以当前的技术条件难以实现。

不过黔江两岸地区的简易沙盘还是能够做出来的。

毕竟他的队伍中有很多当地人。

尤其是碧滩汛人和当地艇户,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种山耕水为生。

为了迎接閔正文,太平军这次可谓是精锐尽出。

除了萧朝贵前军四营实在不能再抽调,太平军全部能打的队伍皆已齐聚於此,共襄盛举。

这波在兵力方面,太平军確实是占据明显的优势。

“我们於何处阻截伏击閔正文?就在碧滩汛以逸待劳?”冯云山问道。

冯云山在组织动员,制定规章制度方面是一把好手。

用兵倒不是冯云山最为擅长的。

“碧滩汛附近的江面太宽,两岸稍平,不容易把閔妖头的大军封锁在黔江之上。

閔妖头带有重炮,我们的部分粮秣军需囤积於碧滩汛。

閔正文在船上所架设的重炮,能直接打到碧滩汛。”彭刚摇了摇头,旋即指向碧滩汛下游处的大藤峡。

“伏击地点选在大藤峡为宜,碧滩汛附近的黔江江面宽一里半有余,大藤峡附近的黔江江面宽不足一里,我们直接在两岸打銃炮,也能够得到清妖的船。

前明成化年间,附近的瑶侗土民亦曾於大藤峡三次挫败进剿他们的前明官军。

今日,我便就將这大藤峡变成閔正文以及他那些柳州兵的葬身之所!”

黔江起於广西象州石龙镇,至桂平城与鬱江匯合形成潯江,全长约二百四十四里。

黔江流经地区为流经喀斯特地貌区,两岸多峡谷,江面宽窄交替。

大藤峡便是其中最险最窄的一处峡谷江段。

当地流传著有大藤如斗、横跨江面、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大藤峡。

当然,这只是传说罢了。

不过也能侧面印证大藤峡黔江江段之险。

“閔正文是草包,不代表他麾下的人全是草包,不会派兵侦查两岸是否有伏兵。”杨秀清也同意在大藤峡设伏,指著沙盘说道。

“碧滩汛上游地区黔江两岸的地形较为和缓,可遣士卒乘轻舟登岸侦查。若在上游设伏,藏不住许多圣兵。

大藤峡附近峡高岸陡,就算他们有意派兵上岸侦查,也难以攀上大藤峡,就算攀上了也不要紧,大不了直接在碧滩汛附近和閔妖头的清妖大军打。”

杨秀清的分析也有道理。

閔正文不知兵,不代表閔正文麾下的绿营军团和团练头目不知兵。

大军行军之前派遣哨探侦查是指挥官的基本素养。

广西绿营虽烂,可难保柳州协会出几个谢斌这样没烂透的中下层绿营军官,料敌从宽,御敌从严,不应大意。

“若是閔妖头无心恋战,愣是往下游跑怎么办?我们总不能追他打到桂平城。”韦昌辉道出了他的担忧。

“我已让兵工厂的匠人们先把手头上的活计放一放,全力打制拦江铁索,届时以铁索拦江,断了閔妖头到桂平城的去路。”彭刚早有应对之策。

閔正文的船大多是吃水较深的大船,於黔江上拉几道铁索,小船或许拦不住,大船却是一拦一个准。

起事前彭刚囤积了大量铁料,打几条拦江索还是绰绰有余的。

“铁索拦江!妙啊!”石达开击掌讚嘆道,“咱们这相当於关了黔江的水门,痛打閔正文这条落水狗!”

议定设伏地点,这场会议的目的基本达成了。

散会前,彭刚对杨秀清说道:“四哥,此战我们推举你为总指挥统筹作战,部署调度大军。”

彭刚现在是神天小家庭中的一员,对杨秀清的称呼自然也应该变一变。

正史中,神天小家庭的几个成员相互之间的称谓有两种,一种是某哥、某弟,一种是某胞(如清胞、达胞)。

较为私密的场合以及天国前期,某哥、某弟的称呼更为常用,在相对公开的场合,则倾向於使用某胞的称呼。

但在入主天京后,或许是成事后兄弟之间的感情淡薄了,流传下来的天国史料中,各王互称某哥、某弟的情况越来越少。

不同部署的大军联合作战最忌讳事权不一,令出多门,彭刚作出了表率,主动推举杨秀清为总指挥。

除了洪秀全和萧朝贵,所有的太平军决策层都到了碧滩汛。

彭刚虽躋身决策层,不过他的地位仅比石达开、秦日昌高,同韦昌辉不相上下。

杨秀清和冯云山在会內的地位都稳压彭刚一头。

和他们爭抢最高指挥权意义不大,抢到了也未必能指挥的动其他五军的部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