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之下,彭刚还是主动推举在太平军內威望更高的杨秀清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
閔正文即將抵达武宣县城,杨秀清明白现在不是惺惺作態,客气推辞的时候,彭刚推举他为总指挥正中杨秀清下怀。
杨秀清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同时环顾四周询问道:“其他兄弟以为如何?若无异议,这一仗就由我来指挥。”
石达开和秦日昌最先站出来表態支持杨秀清。
论功劳地位,他们都不如彭刚。
彭刚作为东道主都主动让出了指挥权,他们即便出手爭抢指挥权,也抢不到。
眾意难违,韦昌辉和冯云山略微一犹豫,也同意了由杨秀清来负责指挥此次战役。
杨秀清也投桃报李:“上万天军圣兵的调度,我一人也难以胜任,三哥(冯云山)和七弟(彭刚),可作我的副手,帮我分担些压力。”
散会后,得知彭刚主动推举杨秀清担任此次战役的总指挥,而不是主动爭取这一权力,罗大纲有些不满,找到彭刚抱怨:“咱们是东主,上万圣兵,吃穿都是用咱们的,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们理应听咱们的调度部署,军长你为何推举杨秀清为总指挥?”
彭刚没有直接正面回答,更没有同罗大纲爭辩,只是反问了一句:“艇军和天地会因何难以成事?”
罗大纲被彭刚问的无言以对,只是他仍有担忧:“万一杨秀清胡乱指挥呢?”
“我太平军若连杨秀清都不会用兵,那就无人会用兵了。”彭刚回答说道。
“话虽如此,只是杨秀清精通陆战,不一定諳熟水战。”谢斌思忖片刻说道。
“万一,我是说万一,万一他们藉此机会削弱咱们,把咱们的部队用在最凶险的地方呢?”
“若当真如此,这一仗就是我们与太平军合作的最后一战。”彭刚让罗大纲和谢斌宽心。
“我还是副手不是?若他用兵之处有大谬,有借閔正文之手削弱咱们的举动,我又岂会坐视不理?都宽心准备去吧。”
閔正文的人马一路拖拖拉拉,终於抵达了武宣县城外的码头。
计划於武宣县城短暂驻扎休整。
泊於武宣南门码头的江面上,一袭白色长衫,外罩石青大氅的閔正文走出船舱,佇立於甲板之上。
閔正文身后的柳州协都司刘永清不解道:“閔军门,李孟群不过一介七品知县,军门乃从一品的大员,他何德何能?岂劳军门如此敬重慎重?”
閔正文却轻笑摇头道:“你懂什么?这李孟群虽只是七品知县,却是湖北督粮道李卿谷之子。拋开家世不谈,他二十岁中进士,二十一岁便被正式署任为知县,未来前程不可限量,与他交好,大有裨益。”
说著,他转头问道:“那两箱礼物,可备好了?”
刘永清低声回道:“已藏在副舟仓中,都是金银锭与玉饰。”
“都给我拣上品,擦净血跡尘灰,別叫他瞧出晦气粗气。”閔正文万般叮嘱道。
待刘永清带著亲兵们收拾检查好两箱礼物,閔正文这才挪步下船。
李孟群早已穿戴整齐,立於南门之外恭候閔正文。
李孟群虽然只有二十出头,却神情稳重,眉宇间不怒自威,与一般地方知县的气度迥然不同。
他乃当朝湖北督粮道、署按察使李卿谷之子,出身书香官宦,幼年便隨父官场行走,耳濡目染,眼界和气质自然是要高於寻常的知县。
“李大人。”閔正文拱手,口称“李大人”而非“李知县”,以示对李孟群的討好,“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聊表敬仰尊翁之情。”
一个从一品提督对七品县令低声下气,万般討好。
閔正文的行为著实让李孟群开了眼。
李孟群闻言,未动未笑,只微微皱眉,素闻广西提督喜欢討好文官,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李孟群素知广西官场的文官都只是对这位南疆提督表面客气,私下里全是在嘲讽他。
若閔正文真是肚子有墨水的儒將,他倒是不介意与之交好。
只是閔正文远未达到士大夫的文化素养,说到底也只是个粗通文墨的武夫。
閔正文这种硬融融不进的圈子的行为,並未博得李孟群的好感,反而引起了李孟群的厌恶。
心里想归这么想,不过閔正文好歹是一省提督,檯面上的客气与面子,李孟群还是要给的:“閔军门远道至此,百姓已多惊扰,何须再多此举?”
閔正文笑而不语,只挥手示意刘永清打开木箱。
箱盖开启,露出箱中的金银玉器。
“沿江村寨的刁民,多通上帝会逆匪与艇匪,百姓藏金匿粮不交,本官便代天行罚,抄得数箱。念及李大人政声卓著,以表寸心。”
李孟群双目微敛,沉默不语,閔正文拍马屁的手段著实拙劣。
政声卓著?他才来潯州府三个多月,並且这三个月都忙著招抚张嘉祥了,上帝会会匪起於他治下,上头不降罪就烧高香了,政声卓著个屁啊?!
要不是事先知道閔正文的为人秉性,李孟群还以为这廝是专门挖苦他的。
他知眼前这些金银,並非什么逆匪之財,皆是从江边村民被洗劫而来。
李孟群沉吟片刻,终究还是没有和金银过不去,终微微頷首道:“既然閔军门好意,下官不敢违拗。但这些物什,不可入私库,届时下官会隨报兵部乃剿匪所得,清册归武宣县官库。”
虽然李孟群不喜閔正文的为人,也不屑与之为伍。
不过眼下他想重新把武宣的团练办起来確实需要银钱,李孟群还是以走公帐的形式收下了两箱金银。
閔正文笑容稍滯,但隨即点头:“是本官想的不够周到,李大人果然秉公无私,正该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