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永州府知府黄文琛一家子的尸体都在衙署,还没来得及处理。
彭刚命人清理了黄文琛一家子的尸体,入驻府衙。
左军存粮无多。
太平军主力的粮食情况比左军还不乐观。
太平军主力粮食本就不多,沿途所经州县彭刚左军已经走了一遍,太平军主力无法沿途就地补充粮食。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太平军主力转移的时候輜重部队被清军偷袭了。
虽说彭刚还不知道太平军主力此次遭清军偷袭损失多大。
不过连素来好面子的杨秀清都让人写信问彭刚要粮接济,损失肯定不小。
彭刚自己存粮也不多,只留了四千石粮食在全州城。
四千石的粮食对於十七八万人而言无异於杯水车薪,主力那边得知左军拿下零陵,肯定会来问他借粮。
零陵城的粮食多寡,说是关乎太平天国生死存亡也不夸张。
彭刚入城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了解零陵城的各个官仓有多少存粮,让黄大彪把负责管理仓廩的仓大使都找来问话。
黄大彪办事很利索,彭刚刚刚於府衙正堂坐定,黄大彪已经押解来几位负责管理仓廩的仓大使问话。
湖南是漕八省之一。
漕八省即需要交纳漕粮的八个省份: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永州府又是湘南军事重镇,永州镇总兵驻地。
零陵城的粮食系统比过往彭刚打下的城池要复杂不少。
主要有常平仓、社仓、义仓、漕仓、军仓五个大仓。
其中军仓又分为镇標大仓和各汛塘的分仓。
略略审问了一遍几个仓大使,零陵城的存粮还算乐观。
零陵存粮的大头是永州府常平仓。
永州府常平仓的定额储量为十五万零两千石,实际储粮十三万四千二百六十八石。
亏空率居然只有百分之十!
这在亏空率动輒百分之四五十的大清官仓中,简直是一股清流般的存在。
当然,这並不是永州知府黄文琛多么廉洁能干。
而是因为原本用於协济广西的粮餉因为彭刚进入湘桂走廊,断了湘桂两省的粮道,湖南没来得及运去广西的粮食都囤积在了零陵。
新入库的很多粮食都是刚刚摊捐收上来的新粮。
等於是黄文琛、李星沅提前为彭刚征了一遍粮。
社仓、义仓加起来也有三万八千五百五十五石粮食。
此外漕仓中有九千八百二十一石粮食,镇標大仓有两万七千三百三十三石粮食。
如此算来光是从清廷的仓廩,彭刚就能得二十一万石粮食,算是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入城的左军大多驻扎於零陵城城西原来的镇標营地,彭刚下令循象州城之例在城西的永州镇镇標营地开设粥棚施粥,给城內饥民日施一碗粥。
同时发榜招兵买马,招纳贤良。
义兵开始粥棚施粥的消息传开,零陵城內民眾对左军的印象愈发好了。
在零陵开设粥棚施粥,主要目的是为了扬名。
虽说发榜要招兵买马,彭刚招兵的主要对象不是零陵城的市民,而是永州府境內的矿工。
永州府以及临近的耒阳县多煤矿,这些煤矿场上的矿工是比零陵城市民更为优质的兵源。
这些人才是彭刚在湖南的主要的吸纳对象。
李星沅所部的湖南清军主力全军覆没,李星沅不知所踪,左军进入湖南地界的消息很快在瀟湘大地上传开。
湖南各级官员、清军以及各地乡绅惶惶不可终日,有如天塌。
即使没有亲眼见过,接触过传闻中的粤西教匪。
但只要脑子正常的人都清楚,先败林则徐,再败李星沅,连续两位钦差大臣举全国之力都未能剿灭的教匪绝非乌合之眾。
对教匪最恐惧的当属湖南绿营的各级军官,要知道去年连素有南方绿营第一名將的张必禄都兵败身死於教匪之手。
他们的前任上司湖南提督在教匪手中亦是难求一胜。
连这两位都不是教匪的对手,更何况是他们。
不多时,永州府城零陵不战而陷的消息接踵而至。
最先收到零陵城陷落消息的是与永州府相邻的衡阳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