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过灵渠严关时,辅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押运粮秣的队伍遭到张国梁、和春的两千五百清军偷袭。
不仅折损了一百八十余辅殿、翼殿牌面、三百二十余牌尾、八百隨军家属,还丟了两千多石粮食。
让本就粮食短缺的太平军主力雪上加霜。
抵达全州的杨秀清获悉此事,大为光火。
首次惩处了韦昌辉、石达开,打了他们几板子以儆效尤。
严关一战確实是疲惫不堪的辅殿、翼殿人马作战不利,被清军偷袭得手了,损失也很大。
对於杨秀清的责罚,韦昌辉和石达开没有怨言,都认罚。
虽说辅殿、翼殿的人马状態不佳才不敌张国梁、和春所部的清军。
但这两人麾下的清军,尤其是张国梁麾下那群由天地会老匪为核心班底组建的清军,给韦昌辉、石达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支清军,是他们自离开紫荆山以来,所遭遇的作战最为凶悍的清军。
抵达全州的太平军主力有城池凭恃,向荣也被彭刚打怕了,怕再追会和彭刚的左军遭遇,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这点人马又给葬送了,故而追击太平主力的广西清军不敢继续贸然深入追击。
疲惫不堪的太平军这才得以有了喘息之机。
目下太平军最大的威胁不是追击他们的清军,而是已经见底的粮食。
儘管彭刚在全州给太平军主力留了四千石粮食,可太平军主力的粮食仍旧只能够坚持六天。
正当杨秀清等人为粮食感到发愁的时候,北殿人马已下永州府城零陵,支援主力的三万石粮食正在运输的路上这一消息犹如及时雨。
让天国的高层们长舒一口气。
拿下零陵城,太平军便没了覆灭之虞。
左军攻占永州府府城零陵,眾多太平军將领都为之欢欣鼓舞。
尤其是秦日纲,甚至生出要是早点听从北王的建议,早早撤围桂林北上入湘,断不至於似今日这般狼狈的抱怨。
秦日纲的想法也是大部分天国次顶层的想法。
北殿的左军是自团营令以来唯一一支没有遭遇大挫的人马。
北王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一般,从紫荆山、平在山突围、不进入广东,北上入湘,每次战略决断都十分正確。
至於太平天国高层对彭刚的態度则比较微妙复杂。
北殿拿下零陵,杨秀清自然是感到高兴的。
如果北殿没能拿下零陵,他们现在的处境將十分被动。
虽说北殿人马打下的零陵城不是天国打下的第一座府城。
可当初太平军主力是集全军之力才打下第一座府城苍梧城,而北殿人马是以一军之力拿下的零陵。
零陵城防御空虚是不假,只是零陵城防御空虚也是在北殿全歼李星沅所部湖南清军主力才形成的,这种局面不是凭空產生的,是彭刚主动创造出来的。
种种跡象表明,诸殿人马中,实力最强的很可能不是有节制诸王权力的东殿人马,而是长期游离於太平天国中枢之外的北殿人马。
思及於此,杨秀清的危机感油然而生。
现在能对他的地位构成最大挑战的不是萧朝贵的西殿人马,而是彭刚的北殿人马。
想要稳固节制诸王的权力,杨秀清必须想办法扩大加强东殿的实力。
即使彭刚从未表现出对天国最高世俗权柄的覬覦,杨秀清也要防范於未然。
论战功以及对太平天国的贡献,彭刚不比杨秀清逊色。
彭刚最大的短板是资歷相对较浅,资歷浅並不是太致命的问题,资歷浅可以靠实力弥补。
彭刚在各殿的风评威望都很高,石达开是彭刚的同窗,冯云山是彭刚关係也很好。
从理论上讲,彭刚现在已经具备了挑战他杨秀清的资本。
杨秀清陷入沉思。
加强东殿实力最直观有效的方式是扩充兵马。
湖南是不错的兵源地。
只是永州已经被北殿捷足先登,杨秀清即使赶到零陵,零陵附近最好的兵员肯定也被彭刚挑的差不多了。
东殿只能挑北殿剩下的人。
再者,零陵是北殿打下来的,招兵买马要钱粮,乃至接下来向何处进军,届时少不得要看彭刚的脸色,这样的情况是向来心高气傲的杨秀清不愿接受的。
湘南天地会活动活跃,尤其是道州、桂阳州和郴州。
这些地方乃穷山恶水之地,民风剽悍,兵源质量很好。
而且道州、桂阳州、郴州都是小城,名为州城,实际上城池规格和县城差不多,攻打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致耽搁太多的时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