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英灵,实共鉴之!
驱逐韃虏,恢復中华!
平均地权,创立新朝!
太平天国北王彭刚,檄告四海。
黄帝纪元六千五百四十九年四月五日。
驱逐韃虏,恢復中华自是不必多说。
印象中,歷史上太平天国进入湖南后,也发布过討伐满清的檄文,提出驱逐韃虏,恢復中华的政治口號。
至於推翻旧制度,平均地权之后走何种路线,是立宪还是共和彭刚仔细思量过。
思虑再三,眼下华夏大地民智未开,连宪政的土壤都不具备,更遑论共和。
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凡事需要循序渐进,生搬硬套不合適的制度,结局未必会比满清好多少。
当下最成功的共和制国家是刚刚打完美墨战爭不久的美洲列强美利坚。
二战后盲目採取美利坚美利坚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比比皆是。
结果成功者寥寥,倒不是说美利坚的这套体制有什么大问题,而是这套体制是美利坚政客长期妥协摸索出来,適合美利坚宝宝们体质的制度。
美利坚的立国者是一群为抗税暂时团结起来的清教徒,市民社会成熟,自治传统深厚,有分权制衡依託法治的传统。加之美利坚工业化起步较早,支撑起了稳定的中產阶层群体。
就连新大陆的地缘条件,也是得天独厚的。四周没有强有力的君主制国家因担心美利坚输出共和意识形態,强行干涉美利坚內政。
以上的这些条件,不仅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具备,眼下的华夏更不具备。
共和需要时间,至少需要完成训政,开启明智,培育起一批工业社会的中產阶层,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之后才有走共和之路的希望。
否则即使名义上建立了一个共和国家,亦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其表,重现北洋政府之荒唐乱象。
现在考虑这些还为时过早,当务之急还是壮大实力,夺取一片稳固的根据地,推翻腐朽的满清政权。否则一切都只不过是水月镜。
刘炳文通篇阅读下来,发现这是一篇传统的檄文,檄文通篇不提教,不灭儒。
最后落款日期使用所谓的黄帝纪元,而非太平天国的天历,亦非前明皇帝的年號。
摆明了彭刚志在驱逐韃虏,恢復中华,重开天地之志,无意崇洋教,拜洋神,復旧明。
刘炳文难掩喜色,说道:“檄文没什么问题,少数几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稍加修改即可誊抄张贴。”
刘炳文此前迟迟不表態是否愿意为彭刚出力,是因为不了解,不知道彭刚的政治主张。
老实说,刘炳文有些地方和左宗棠是相似的,刘炳文也是不得志的经世派士人,对满清的现状心怀不满。
只是较之满清,刘炳文更加无法接受一个披著洋教皮,捣毁文庙,焚人宗祠的政权。
从檄文中明確知悉了彭刚的主张,刘炳文终於如释重负。
“湖湘人才薈萃,先生可知湖湘之地,有哪些大才?”彭刚询问刘炳文道。
刘炳文也是前经世派官员,其在大墟书房所藏之书,大多是经世派的著述,其偶像更是已故的湖湘经世派代表人物,嘉道两朝的重臣陶澍。
刘炳文对湖南的经世派大能应当有所了解。
湖南是湖湘经世派的大本营,经王夫之在湖南播撒下的经世致用种子,陶澍、魏源等人的悉心浇灌,如今湖湘经世派已经生根发芽,能人颇多。
很多人只差一个施展才学的舞台,这个舞台,彭刚可以为他们提供。
已经位居清廷体制內的湖湘经世派官员彭刚不指望他们能弃暗投明,怀才不遇的湖湘经世派能人彭刚还是想爭取一下。
若能得湖湘经世派之人投效,於他造反事业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当然,能拉拢到部分湖湘经世派成员自是锦上添,再好不过。
不能拉拢到,大不了自己慢慢培养人才。
提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刘炳文瞬间来了精神,双眼发出灼灼焕彩:“你可有听说过湖南有三亮,得一亮,湖湘可治的说法?”
“略知一二,不过学生只知道今亮左宗棠,另外二亮,一亮似乎是罗泽南?剩下的一亮是何人,学生实是想不起来了。”彭刚冥思苦想一番回答说道。
亮即诸葛亮,武侯乃千古难觅的相才,湖南三亮自比诸葛亮,虽有夸大宣传之嫌。
但能传出这种说法,说明这三人的能力学识受到了湖湘经世派圈子內部的认证,还是很有含金量的。
刘炳文对彭刚的家世知根知底,彭刚知道湖南有三亮,还能说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刘炳文已经感到很意外了。
这个时代存在著严密的信息壁垒,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自己活动圈层以外的信息。
“三亮乃湖南士人的说法。三亮者,老亮罗泽南,小亮刘蓉,今亮左宗棠是也。”刘炳文抚须缓缓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