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者若有地,过上了饱暖的好日子,得了田地的百姓们就会站出来捍卫他们的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这样的百姓入伍参军,作战的积极性肯定要比清军兵勇高。
我起草了一份均分田地的法令,欲在武昌府、汉阳县先行,还望先生过目。”
心领神会的李汝昭很快便从书架上抽出彭刚这两个月来陆陆续续起草修补的《武昌府、汉阳县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呈递给左宗棠。
左宗棠微微一怔,接过这份法令翻阅了起来。
这份法令的主要內容是组建农地委员会,僉派培训土地清丈团队。
將武昌府和汉阳县的土地充公,参考清廷旧有的鱼鳞册进行土地清查,编订新册,划分土地沃瘠等级。
然后再通过公田民领的方式,分配给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耕种。
以中田產量为基准,按人头给北殿军民每人分十亩田。
当然,田也不是白分。
分到田的北殿军民头一年免纳粮,第二年开始纳粮三成。
纳粮满三年,凭藉纳粮凭证授予正式的地契。
道光末,湖北作为重要產粮区,耕地较为充裕。
以彭刚此次计划率先实施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的武昌府为例。
武昌府全府有两百五十万亩上下的耕地,人均耕地为三亩多,不仅远高於广西人均1.2亩耕地的水平,也远高於全国人均耕地2.19亩的水平。
按照以前的情况,以彭刚这份《武昌府、汉阳县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的分田標准,武昌府、汉阳县的田肯定是不够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分。
然而武昌府、汉阳府、以及秦日纲暂时还占据的岳州府。
这三个府的人口已经被太平天国裹挟的七七八八,其中尤以武昌府为甚。
武昌府除了鄂东南丘陵的通城、通山二县位置僻远,当地百姓获悉武汉三镇陷落,纷纷遁入山中避难。
太平军只从这两个县的县城附近地区掳掠走了一些人口。
武昌府境內的其他州县,尤其是附郭的江夏县,基本上不剩什么人了,空出来了大片土地。
故而武昌府加上汉阳县所抄没的大户土地,肯定够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分的。
太平军在武昌、汉阳、岳州三府驻留时间已经超过三个月。
这三个多月的时间內,武昌、汉阳、岳州三府的地主团练武装已被消灭殆尽,大户基本上都被太平军吃干抹净。
当地士绅阶层的力量遭到了空前的削弱。
改革自己很难,改革別人容易。
彭刚作为外来势力,麾下班底和本地地主没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利益纠葛。
对已光復的武昌、汉阳、岳州三府循序渐进地进行土地改革,重新分配土地的阻力已经显著减轻。
至於为什么只给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分田分地,则是出於现实层面的考量。
一来,目前彭刚麾下有能力执行分地这一繁杂且艰巨任务的只有他的那些学生,以及左宗棠、王佺带来的百余名湖南诸生,人力有限。
二来,在彭刚眼中,地主通过地租对农民赤裸裸的剥削行为。
部分农民却並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地主愿意把田佃给他们种,是赏饭给他们吃,是天大的恩情,哪怕地租高达七八成也是天经地义。
很多人想佃田种还没这个门子呢,你不种,有的是人抢著种。
一百七多年后觉得加班是福报,为资本家说话的蠢货都大有人在。
彭刚不能指望这个时代的农民有多高的自我觉悟,还是要加以宣传引导,让他们意识到地主躺著收地租並非天经地义,更不是什么恩情。
三来,当地百姓也担心太平军守不住武汉三镇,清军捲土重来,对他们进行报復。
分给他们田地,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敢要,都敢安心耕种。
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是沿途跟著彭刚造反的,这些人的自我觉悟要高的多。
反正都已经造反了,只能造反到底,没有这方面的包袱。
欲速则不达,凡事都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只有给北殿的近二十万军民分了田地。
將他们转化为有產出的自耕农,彭刚才能夯实自身的基本盘。守住武昌府、汉阳府。
提振当地百姓对他的信心,更好地为当地百姓分田分地,將当地的百姓也转化为自己的基本盘。
左宗棠原本只寄希望彭刚能够结束流寇生涯,在占领区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
从彭刚这份《武昌府、汉阳县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来看,彭刚不仅是要在占领区建立起新的统治秩序,更要践行当初在湖南所颁檄文中的平均地权这一纲领。
其雄心与魄力,已经超出了左宗棠的预期。
只是左宗棠不知道,彭刚是只给追隨他的北殿军民分田分地,还是也给占领区內的百姓也分土地。
“殿下是只给北殿军民分田地,还是给北殿军民分了田地后,再推而广之?普及所占州县?”览阅毕彭刚起草的《耕者有其地土地法令》,左宗棠抬眼问道。
清丈田地编订新册,土地肥瘠登记划分,再给分发土地的军民编户造籍,派发农具种子,以及后续的纳粮,实地复查等等环节,一环扣一环。
儘管这些內容写在纸上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具体执行落实起来,无比繁琐,工作量也很大,殊为不易。
想要完成並落实彭刚的这份法令需要大量的人手,这些人手还需具备当吏员的文化基础。
“耕者有其田重在一个有字,只分先后,无分有无。”彭刚点点头说道。
“武昌府、汉阳县只是一个开始,往后凡我之民皆分田地,凡是光復任何一处疆土皆行此制,只是在具体细则方面会有所区別。”
“若真能让百姓耕者有其地,天下民心可用。”左宗棠沉吟片刻,说道,“只是具体施行起来,並非易事。”
彭刚站了起来,对左宗棠说道:“若此事容易,什么人都能办,我又何必与先生详聊此事?
分田分地是比前线的战事还要紧要的战事。先生不是沽名钓誉之辈,有今亮之名,必有古亮之能。
我想请先生牵头督办此事,带我的学生们和湖南诸生诸生先行清查江夏县的田地,以备分田分地之用,还望先生勿要推辞。”
江夏县为湖北省垣和武昌府的附郭县,县內地势平坦,耕地数量也很可观,江夏县的百姓基本都被杨秀清他们编入馆,裹挟进队伍里了。
清丈江夏县的田地无论是从技术层面上讲,还是从现实阻力上来讲都是最小的。
彭刚想让左宗棠带著他的王佺的学生,以及彭刚自己三期的学员,先易后难,从江夏县开始清丈田地,对江夏县的田地进行登记造册,积累工作经验。
“左某食北王之禄,为北王分忧乃分內之事。只是不知北王手里头是否有江夏县的鱼鳞册?”左宗棠问道。
“若有江夏县的鱼鳞册,清丈江夏县的田地,为江夏县的田地按肥瘠分等,可事半功倍!”
换以前只身入北王幕的左宗棠不敢接这差事。
不过这次他和王佺从湖南带来了一百多名学生。
有这些学生,辅以江夏县的鱼鳞册,他有信心对江夏县的田地完成清丈分等造册。
“江夏县的官册和部分私册我都有。”彭刚微微点头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