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您坐稳了。“他轻踩油门,电动机无声地启动,车辆平稳地滑出停车位,“空调温度合適吗?后排有usb充电口,需要的话您可以使用。“
后视镜里,乘客惊讶地打量著內饰:“这车不错啊,比计程车舒服多了。多少钱买的?“
“裸车10.98万。“赵德柱难掩自豪,“但省下来的油钱两年就回本了。“
他指了指仪錶盘上的续航显示,“加满油充好电,能跑小两千公里。算下来每公里成本不到两毛!“
车子驶上机场高速,赵德柱悄悄切换到运动模式电动机和发动机协同工作,推背感瞬间袭来,车速迅速提升到120公里,却几乎听不到噪音。
乘客在后排舒服地伸了个懒腰:“真安静,我睡会儿,到了叫我。“
赵德柱点点头,打开了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方向盘微微自动调整,將车辆稳稳控制在车道中央。
他放鬆了双手,想起昨天在“黄鱼车司机交流群“里晒的油耗截图引发的轰动。
百公里综合油耗2.9l,群里那些开老款凯美瑞、帕萨特的同行们都不敢相信。
“这车简直就是为我们这行量身定做的,“他在群里写道,“乘客都说舒服,接单量涨了三成不说,小费都多了。“
正想著,手机“叮“的一声响了。
是常坐他车的老客户王总发来的微信:“老赵,明天早上七点,老地方接我。听说你换新车了?“
赵德柱咧嘴笑了,迅速回覆:“没问题王总,保证让您坐著舒服!『
与此同时,汉斯慕尼黑郊外的一段封闭测试道路上,《明镜周刊》记者汉斯·穆勒紧张地握紧相机,镜头对准远处疾驰而来的一道银色闪电。
“上帝啊,“他喃喃自语,“这不可能——“
银色轿车以惊人的速度掠过直线路段,排气声浪低沉有力。
驾驶座上,某德系车企首席试车手麦可·舒尔茨面色凝重,双眼紧盯仪錶盘。
268km/h!
这个数字让他的手微微发抖,
作为参与过无数高性能车开发的专家,他太清楚这个数字意味著什么。
一辆售价仅相当於汉斯国普通工人半年工资的大夏品牌轿车,极速竟然接近三百万的超跑。
车子缓缓减速,停在了穆勒面前。
舒尔茨下车时,衣衫后背已经湿透。
“我必须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他声音嘶哑地对汉斯说,递过一叠测试数据,“电机效率比我们实验室的最好数据还高15%!而且持续高功率输出后几乎没有性能衰减!“
穆勒快速翻阅著数据,眉头越皱越紧:“这简直是对整个汉斯汽车工业的羞辱———
“不,这是警钟。“舒尔茨深吸一口气,“大夏人已经不是在追赶,他们正在领跑。
6
三天后,小八嘎的冻京某顶级车企研发中心,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社长山本健一脸色铁青地盯著会议桌上的拆解报告,双手握拳,指节发白。
“八嘎!“他突然暴怒,一把抓起面前的茶杯摔在地上,瓷片四溅,“钠电池的电解质配方完全破解不了!“
会议室里,二十多位顶尖工程师低头沉默,无人敢与社长对视。
他们费重金从中国买回的秦纯电版,拆解后却发现关键部件都採用了自毁式封装,
强行拆解会触发內部熔断机制。
电池部门主管田中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社长,我们尝试了所有方法,但他们的电解质配方-完全不同於任何已知的专利技术。最奇怪的是,在低温环境下性能几乎不衰减...“
“废物!“山本健一怒吼,“再给你们一周时间!如果还破解不了,全部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