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4章 送来位公主3
当两国使节进京觐见当面提出这个问题后,皇帝给出的答案是非常理解,但心有余力不足。西域面积广袤,边境绵长,然帝国兵力空虚,无力处处严防死守。
如果布哈拉与哈萨克汗国愿意可以派兵封锁边境,只要不影响商队通行,不跨越边境扰乱秩序,大明帝国绝不干涉。
使节当然能听得出这是废话,布哈拉和哈萨克两国即便有能力派兵封锁边境也不敢真这么做。边境上也没有真画着线,万一谁跑过了点,往轻里说是不小心,认真起来就算侵犯。
以大明皇帝的一贯作风,就算不出兵攻打,张嘴要点赔偿绝对不过分。所以这个办法肯定不成,还得苦苦相求,望天朝上国体恤藩属小国的难处,伸手拉一把。
态度端正了,大明皇帝立马露出了和煦的微笑。他说堵不如疏,与其眼睁睁看着国民流失,半点好处拿不到,不如直接开放边境,让国民自由来往。
这样一来虽然出去的人会更多,可架不住回来的也更多。毕竟是故乡,出去挣钱是迫不得已,但凡有可能都愿意在尝到了漂泊之苦后回乡慰藉下受伤的心灵。
而出去的都是穷哈哈,回来时大部分兜里揣着银币。到了家不得置办个新帐篷、再买点家具啥的,反正不管买啥,有一部分在大明帝国挣的钱是要在本国的,就两国朝廷来讲并不吃亏。
但这并不根治的办法,要想治标又治本,皇帝说还是要开放边境。随着两国打工人的回乡,势必会有人在家乡创业,也学着西域各地那样,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开办种植园或者加工厂。
这些人外出打工好几年,不光积累了资金还学了技术,说不定就会成功。然后两国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可以让本国百姓在自己国家里打工挣钱。
皇帝出的主意怎么听怎么有道理,而且有西域地区的发展轨迹当实例,说不信都不好意思。于是布哈拉和哈萨克两国陆续开放了边境,允许国民自由进出,效果非常显著。
确实很快就有本国打工人回来,带着银币和技术在家乡开办毛纺作坊和种植园,一年之后见到了收益,立刻又有更多人跟进。
有些人卖掉了祖辈的牧场,有些人则去西域找日月银行贷款。一时间在西域通往两国的关隘前排了长长驼队和车队,装满了各种设备、原料,都是回去创业的。
杜文焕在视察西域都司时,黄太极特意聊起这件事。天天看着两国打工人四处采购然后往家乡运,既替他们高兴又有点担忧。
高兴的是这么多人找到活计,总算能养活一家老小了。无论是不是本国百姓,吃饱饭的人多了终归是好事,积大德了。
担忧的是种植园和加工厂好像没那么容易弄,连西域这边都有不少赔钱的,两国百姓才接触了多久,经验太少还缺乏上下游产业支撑,会不会赔得多赚的少呢?
“他们听了陛下的金口玉言,以为是救命稻草,实际上比砒霜还毒!”杜文焕只听了个开头,就给出了很大逆不道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