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玄幻魔法 > 冰与火之七神荣光 > 第271章 番外远征与和平(20k)

第271章 番外:远征与和平(20k)

一、双王治世

作为胡戈一世的继承者,科尔隆国王和弥赛菈女王接手了一个强盛且总体稳定的国度,气候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富足,一切都在往好方向发展。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双王开始了自己的施政,在胡戈打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国家王座的统治。

加冕为王后,双王首先将目光放在了王国的货币上,他们发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一套新的货币。

自托勒特王朝建立以来,由于诸多重要事务的缘故,胡戈一世没有对王国的货币体系进行多少调整,除开对私铸货币和以次代好的行为进行打击外,他仍然延续了拜拉席恩王朝的惯例,王国的货币也继续保持着“金龙”——“银鹿”——“铜星”的结构。作为胡戈的继业者,科尔隆一世很早就想要改变这种现状,父亲执政时大量新矿山的开采也给他提供了改变的基础;因此,在科尔隆的规划下,国家王座在新王继位的第一年便着手发行一套新的货币。

与前朝相同,王国的新货币体系仍旧延续了金—银—铜的结构,主要的改变是钱币的图案和货币的兑换比例:新款金币上镌刻着代表七神的七芒星,银币上则是仅次于七芒星的七神教符号双刃斧,而铜币上便是象征托勒特家族和拜拉席恩家族合二为一的锯齿鹿徽,除此之外,为了彰显国王的权威和王室的和睦,三种货币的背面皆统一为两位国王共同执政的图案。而在钱币的兑换比上,作为对拜拉席恩王朝时期不合理兑换比的改正,科尔隆国王亲自确立了新的兑换比体系,也就是一枚金星换十二枚银斧或二百四十枚铜齿。

同时,为了改变继业战争以来钱币质量一再劣化的现状,双王时期铸造的钱币也保持了非常高的纯度,其统治前期时金币的含金量和银币的含银量普遍在95%~98%,这种情况无论放在坦格利安王朝、拜拉席恩王朝亦或是胡戈一世统治时期都是难以想象的。也正由于这些货币的质量太高,人们常常将它们小心保存起来,将那些质量较差的货币出去,而国家王座也有条理地回收这些劣币,将它们重新铸造为高质量的新币,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此次货币体系的调整。

如预料般,科尔隆的货币政策取得了成功,胡戈一世的三十年的统治为王国的稳定而努力,对货币体制则没有进行多大变动,但随着王国的经济因为天下承平而愈发繁荣,这套从坦格利安时代沿袭而来的货币体制逐渐脱离了现实情况,因此,即使冒着被国家王座打击的风险,民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私铸钱币。科尔隆的货币体系顺应了社会的需求,推行起来自然顺利异常。

在对货币体系进行调整后,双王便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对七神教和七神教会的管理上。三十年来,七神教的影响力随着国家王座的统治愈发壮大,教内各派也随之日益强盛,许多信仰虔诚领主对教会献出了土地,胡戈一世也曾经任命过许多教士管理世俗的事务,这不可避免地就造就了宗教显贵的出现。宗教显贵,这类群体此前从未在历史中出现过,胡戈一世在位时,碍于神眷者的神圣身份,七神教会对国王马首是瞻,例如在那位全程经历了远征时代和继业战争的胖子总主教去世后,七神教会就没有进行传统的总主教选举,而是直接按照胡戈一世的意愿宣布卢琛·佛雷为教会总主教,东西七神教会也由此短暂统一。但是,随着胡戈一世离去、卢琛主教因年迈逝世,维斯特洛的七神教会脱离了国家王座的直接掌控,世人也赫然发现曾经的王室应声虫已经变成了何等的庞然大物。

面对这番情况,科尔隆国王选择通过颁布规范和律法,以及在父亲手中壮大的官僚体系和军事体系,成功阻止了七神教会的触手进一步延伸。具体措施上,七神教会很快被纳入义军体系、其财产和武装力量受王室的官员监督,旧镇大领地可以自行任命地方领主和官员的权力被国王收回,大部分宗教领地也被国家王座赎买,只保留了符合律法条目的土地面积,这一系列动作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七神教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不过,当国王向七神教会的主教们许诺将对他们开放东方教会的职务后,这些损失也就变得没有那么不可接受了。

对于七神教会而言,与富庶的东方教会存在隔绝是一大痛处,在胡戈国王统治时,虽然东西教会曾在卢琛主教手中合一,但国王和东方教会仍然对西方教会保持排斥阻止了七神教会的触角向东扩张,如今科尔隆国王告知他们可以进入到东方教会的体系中任职、分润相关事务带来的利益,这对于主教们们来说再好不过。同样,站在国家王座的角度上,这番举措也是有利的:东方教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已经高度体系化,而且被国家王座牢牢掌控,比起教会系统,它更像是官僚组织的一部分;眼下,西方教会对东方教会的渗透固然分润了一部分王室的利益,但这何尝不是西方教会被国家王座进一步影响的开始呢?

自国家王座成立以来,由于受到神迹和威望的影响,七神教会早已同王室绑定。不过,考虑到历史上有许多近臣对国王施加影响,乃至架空王室的案例,双王如今对教会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想来两位国王也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在某一时刻被架空吧。

初步解决教会的问题后,双王将精力放在了完善王国的军事体系上,他们延续了胡戈一世的理念,继续对王国现有的军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对边防军和海军的调整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改变。

作为一支历史悠久的军队,国家王座的边防军源自拜拉席恩王朝时期上洛恩、下洛恩和里斯三处边疆大领地的军队,除开在继业战争期间解散的河口军,其主要力量皆由当地领主组成。正因如此,在胡戈时代,边防军虽然事实上存在,但不归属于中央军体系,而是地方军的一个分支,甚至在许多时候完全是洛恩地方军的代称。

对于现在的国家王座来说,它已经不需要边疆封臣们独自承担如此重大的任务,因此,双王对王国边疆的体系重新进行了梳理,在洛恩河东岸组建了东岸军、在东疆组建了东疆军、在瓦兰提斯重建了河口军;这三支军队仍然以边疆领主为基础,但国家王座也会派遣数千军队作为其常备和中坚力量,其中东岸军和东疆军驻扎在边疆一线,河口军则驻扎于王室直辖城市瓦兰提斯作为机动力量,同时也负责洛恩河口的海防。

海军方面,胡戈时代的王国海军同之前的坦格利安王国和拜拉席恩王朝一样,仍然以地方诸侯的舰队为主力,考虑到多支地方舰队在继业战争中毁灭或重创,国家王座的海上力量甚至要比拜拉席恩王朝衰弱。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双王开始着力重建在战争中被毁灭的王家舰队和青亭岛舰队,并在瓦兰提斯和布拉佛斯组建新的王室舰队;对于那些由地方领主指挥的舰队,王室选择以义军总帅的名义派遣计查官,他们在日常会履行监督的和协助舰队维护的职责,在战时则负责了舰队间的协调工作。

此外,为保证东方边疆的安全,双王效仿了胡戈一世在长城的建设,在即位初期便发起了第二次筑墙役。这次筑墙役的内容是在科霍尔森林南端至大沼泽北端,也就是洛恩河东岸的德斯勒托(意为旷野)和普拉维亚利斯(意为多雨林地)修筑一道包含深沟、土堤、石墙、关口、岗哨和营地的工事,以此作为防御草海方向可能发生的入侵的屏障——拔尔勃和卓戈对东方七国的入侵都经由这处区域穿过天险。

作为王国东方防御体系的最后一环,双王对此次建设非常重视,相关物资的储备与其他施政同时进行,不少仓库和营房在洛恩河东岸的旷野上建起,这一步就足足费了王国两年时间,之后,数万民夫和工匠在东岸军的协助下开始建设东墙,这道工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工。

同时,考虑到边疆北段的安全,国家王座还曾与科霍尔进行谈判,希望在科霍尔的部分边疆地域驻扎少量军队用于警戒,不过这个提议被科霍尔拒绝了。在科霍尔看来,虽然双王是城邦承认的共主,但王国和城邦都不应该逾越红线,应该自己管理自己——否则,科霍尔的城邦官员和铸造大师们也能去君临指手画脚——更何况科霍尔不像罗拉斯,完全有能力自己守卫自己,即使需要调动力量防守某一段边疆,那也应该是直接调动科霍尔的军队,而不是让国家王座的边防军横插一脚。在听取科霍尔使节的申诉后,科尔隆王放弃了派遣王军北方的想法,转而以城邦共主的名义调动了一部分科霍尔军队前往边境驻扎,城邦忠实执行了这次命令。这次申诉也没有影响国家王座与科霍尔在其他方面的关系。

自胡戈即位为王始,北方三城就逐渐嵌入了国家王座的体系,当义军体系成型,每个城邦也都有各自的职能,其中地位最高、价值最重要的便是科霍尔;这座地处边疆的城邦不仅是王国东方与草海间的屏障,也向王国出口了大量军备和马匹。第一次筑墙役期间,科霍尔不光向王国出口自产的马匹,还积极与东方的草海部族沟通,将大量草海马运往长城,这不光满足了王国对驮畜的需求,甚至还改变了王国不少地区的饮食习惯;而在胡戈一世着手组建中央军体系时,军队的武备也大多购置于科霍尔,这反过来又为科霍尔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在自由城邦九余其三的背景下,依靠国家王座这个大市场的科霍尔反倒迎来了建城以来最繁荣的时光,也正因如此,城邦的铸造大师才选择仔细记录胡戈国王的构想,去设法制造那些或许将改变世界的东西。

或许源于劳勃国王失败的瓦兰提斯围城战,在安达斯公爵时期,胡戈一世就对更加高效的攻城器械抱有兴趣,而在他坐上王座后,一种因顺应大规模开采需求而被火术士制作出来的固态野火(现在被称为火药)受到了他的关注。在国王看来,如果能驱使这种力量推动弹丸,其效率和威力将大大优于王国军队通行的弩炮,于是,国王向科霍尔通信,请求他们的铸造大师寻找将这一构想化为现实的路径,并且随信记述了自己以将领身份思考而得出的几种构想。铸造大师们也不负使命,他们以国王的假想为蓝本,费数年时间将它们化为现实。

在国王的资助下,铸造之城连续研制和生产了数种火器。其中最简单的是金属圆管和木杆的组合,它的尾端会有一个放点火引线的孔,装入火药和弹丸后点火发射,这是最廉价和简单的款式,通常在民间使用。而为了满足王国军队的需求,大师们在这一版上进行了优化,将木杆修改为可以抵肩的托把,并且在点火孔旁安装了引火托盘,这样士兵就能够通过一个精巧的机械装置使用引火绳或燧石进行击发;这种样式的火器通常装备于王军,科尔隆国王的禁卫军中甚至有数百把由瓦雷利亚钢余料制作的同款火器——不光比其他材料制作的火器更轻,而且寿命也更长、更加可靠,有时还会作为礼器赠予王国功臣。

而在这三种火器的基础上,大型化火器也随之出现,除开那些笨重的攻城火器,最受欢迎的就是一种被称作“小玩意儿”的中型火器,这种火器比攻城版轻上许多,两个人就足以搬着它到处跑,还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将半磅重的弹丸打到4000步开外;与那些动辄需要十几个人的“大玩意儿”不同,转移、操纵“小玩意儿”只用两三个人就够了,它们虽不是单人火器,却能与步兵一道推进,打得也比单人火器更远、更准,有些将领甚至表示,只要将十几门“小玩意儿”集中投入战斗,就能够迅速地压制对面数百乃至上千名敌人。

胡戈-科尔隆时期的技术进步远不限于火器,受到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在龙陨之战中于天空上指挥军队的影响,国家王座曾出资雇佣数名学者和术士,希望能复现这种指挥方法,其最终的结果就是热气球的发明;不过由于其太过脆弱和机动能力过差的缺陷,国家王座更多将其运用在土地勘测,军事上则只用于侦查活动。同时,胡戈时期的对矿产的大规模开采也诞生了对矿井进行抽水的需求,在国王的主导下,一种简单的“大气压抽水机”被发明与运用于矿山,并且在十几年的改良中变得更加有效率,因此,胡戈国王认为它有可能小型化并用于运输,并由此给出了几种详细的构想;不过,胡戈国王没有等到它成型的哪一天,科霍尔的铸造大师直到科尔隆统治时才制造出利用瓦雷利亚钢直接镗出气缸的机械,而这套机械所需的精密零部件和铸造材料仍然没有被解决——如果全部使用瓦雷利亚钢铸造,价格又过分昂贵——王国虽然在谨慎向一扇大门内张望,但它仍然需要很多时间才能真正跨出那一步。

作为胡戈之子,科尔隆国王受其影响颇深,他幼时便倾听过父亲的许多奇思妙想,并且认为那就是王国的未来——虽然他自己也无法看到那一天——当父亲离去后,科尔隆国王便开始着力整理父亲曾说过的内容,并最终结为《问答集》一书。该书中不仅记录了大量胡戈一世对王国未来的构想,还保存了不少国王亲自手绘的图画,有些非常详细,有些则只有大致框架,其中的许多理念都深深影响了当今的学者和文学家;例如由贵族指挥、麾从操纵,以发射大口径弹丸为主要攻击方式的金属战车,以金属线缆为介质远距离传递对话的“魔法力量”,还有能够快速净化水中污秽的有毒药剂。这些内容广受民众讨论,讨论本身也成为了一项有趣的活动,一些以国王的构想为基础的冒险故事也深受大众欢迎,例如骑士马歇尔的故事,他在空中用渔网缠住敌人飞行器桨叶的故事和与恶棍决斗时隐藏金属板挡住弹丸偷袭的故事至今脍炙人口。

双王时代最后一项大规模建设,就是对狭海两岸的道路网进行整修。双王希望这项建设能够进一步延伸国王大道的范围、加强王国各地的联系,对此,国家王座还费了不少金钱从各地领主手中购买相应地产,并在当地设立护路官。而接下来,国王的构想以极快的速度被完成了,其费甚至低于预算,因此,双王的道路整备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一个奇迹,被王国各地所歌颂。

不过,就笔者研究,双王的道路整备神话本质是建立在胡戈时代发达的商贸现状上,当时国家王座繁荣的经济极大促进了狭海两岸各地的人口与物资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道路被当地人自发地不断拓宽,新路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双王所做的,实际上只是对这些道路进行了规整和统计,这就是为什么国家王座能够用那么快的时间完成如此大规模的道路整备的原因。

到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双王时代的成就都可以看作是在前一个时代奠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锦上添。科尔隆国王和弥赛菈女王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在胡戈一世的时代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的解决能力;若是说胡戈一世没有注意到这些情况,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对此,笔者的看法如下:胡戈国王一方面需要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例如最开始的稳定国家,中期的修缮长城,后期对王军和义军体系的构建,没有时间关注这些相对而言不紧急的事务;而在另一方面,胡戈国王也希望自己的后代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树立威信,就结果来看,这无疑是成功的。

得益于以上所述的成就,两位国王获得了全国的赞美,这种情况随着科尔隆一世在密尔举办的全境比武大会达到顶峰:胡戈时代的国家虽然繁荣,但由于诸多事务缠身,胡戈一世没有时间组织王室举办的大型比武大会,而现在,科尔隆一世补上了其父没有做的事情。

因此,在征服后第三百三十五年,东西七国的贵族和战士们齐聚于密尔的平原,吸引而来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随后,国王举办的大赛进行了整整一个月,无数战士在比武大会上积极地展现自己,无数故事也随着大会的盛况传扬各地;当然,在这种举国欢庆的活动中,也自然少不了王国各地权贵们互相交流、结成姻亲。在这场比武大会上,人们赞颂科尔隆国王为“英明者”,赞颂弥赛菈女王“贤德者”,这两个称呼将就此传扬四方。而比武大会最后的获胜者,乃是詹德利·拜拉席恩与艾丽娅·史塔克之子阿兰·拜拉席恩,这个承袭了昔日风暴王之名的年轻人成为了实至名归的王国最强战士,所有人都为这位最强战士的诞生而欢呼,全境比武大会也成为了王国荣耀历史上一座不可绕过的丰碑。

但是,接下来,就好似一块上了投石机的石头终究要被掷出去,国家王座的挑战终究自东方而来。在这场全境比武大会结束的半年后,当王国仍然沉醉于繁荣与和平中时,海国的大国相发动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次远征,一场倾举国之力而来的远征。

二、海国王朝的第十三次远征

自从远征仪地成功之后,海国王朝就经历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光。得益于自远东掠夺的大量财富,海国王廷开始在国内进行一定的建设,例如进一步开发海湾地和拉扎林的农业,扩大弥林附近铜矿和盐矿的开采;为了尽可能恢复海湾地和吉斯的自然环境,培提尔大国相不惜从亚夏雇佣大量术士和巫师,并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新开发的土地也缓解了海国内部的矛盾。

当然,海国上下也没有忘记光复西方的目标。军事方面,得益于与仪地浅绿朝的联盟,海国在盟友丰氏的支援下不断从当地获取资源,尤其是海国本土有大量需求的粮食储备、铁矿石、燃料和船只、在海湾地三城,王国的官仓一座又一座地拔起,矿石不断被铸造为武器和盔甲,而船只则在海军军官的指挥下编组结队。已知世界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战争正在临近,这也是西方的两位国王上任伊始就开始召集筑墙役的原因所在。

不过,要是事事都被敌人预测出来,海国又如何打回西方去呢?对于战争的开端,大国相有着自己的计划。

同样在征服后第三百三十五年,大约在国家王座的全境比武大会两个月后,一条仪地传来的信息被送到了弥林的大金字塔中,信中,国丈丰治向雷戈国王叙述了浅绿朝与海尔科隆后裔国中巴亚撒布哈德城邦的边境冲突,并且展示了一些海国商人被对方袭杀的证据。海国此前已经征服了几乎整个东方,因此,巴亚撒布哈德的行为立即被海国上下视为对自身霸权的挑衅,于群情激愤下,雷戈国王和培提尔大国相很快便宣布了将要开展第十三次远征、彻底征服后裔国三城的诏令。

出征当天,弥林市民和各国商人见到了一支前所未有的庞大军队——由于地理位置边远,且决心同时征服三城,大国相和年轻的海国王太子伊耿亲王组织了整整五万海国大军向东进发,伴随他们的则是五万来自草海的部族战士和十万匹草海马,就连海国海军也全军出动,搭载两万军队向东支援仪地盟军。为了防止后背有失,大国相还派出了一支高规格使团,前往密尔拜会停留在哪里的科尔隆国王,以求第七次续签休战合约。

就这样,海国大军出发了,弥林人目送他们沿着斯卡札丹河行军,最终消失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不过,当海国大军行进到拉扎林北部时,大国相叫停了军队,向众人宣布了此次远征的真正目标——经草海向西攻打托勒特伪朝。在将士们的欢呼声中,大军开始缓缓转向,经多年来形成的草海商路前往西方。

而在海国大军向西进军的同时,国家王座的东北边疆已经出现了不平静的风波。数年来,伊班王国与科霍尔和罗拉斯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一开始只是商船间的矛盾,随后升级为争夺航道,如今已经变成了北岸领地上的战争。由于伊班王国在去年的劫掠行动中波及了斧头半岛附近的王国远北领地,在科尔隆国王的授意下,由佛雷家族、安柏家族、前塞外自由民和瑟恩马格拿组成的一万远北军正在罗拉斯群岛集结,随后将以城邦雇佣兵的身份同伊班军队作战,两座城邦对国家王座的参与非常欢迎,为在此战中一挫伊班锐气,罗拉斯雇佣了一万两千名佣兵出战,其舰队也会为大军后勤提供充分支援,而科霍尔更是派出了整整三万大军,几乎精锐尽出。

科霍尔敢于全军出击的自信,来源于其城邦现在强大的守备能力。在火器的使用得到了发展后,科霍尔依靠境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经洛恩河运来的硝石(来自安达斯和诺佛斯)和硫磺(来自东疆)快速扩大了本地的火药生产,不仅能满足国家王座每年6000担火药的需求,还在城邦的仓库中储存了可供使用数年的火药,配合上同样在当地生产的大量火器和军械,科霍尔有自信打赢任意一场守城战。

不过,或许是因为方便守城士兵取用,又或许是因为傲慢,科霍尔人直接将守军的火药库建立在城墙脚下。当海国大军穿越科霍尔森林、兵临军备之城时,科霍尔人一方面将城内所有海国人监禁,另一方面则雇佣了城内所有无主的雇佣兵协助防守,而在军士在为佣兵们分发武器的时候,一个罗拉斯人突然向火药库的通风窗内投掷了一个罐子,然后在众人反应过来前逃进了城内的小巷中,而当士兵们进入火药库,准备将这个罐子搬出来时,他们不幸催化了罐中的野火——一场爆炸震动了整座城市,也炸塌了火药库紧邻的一段城墙。当浓烟散去,海国大军从缺口进入了城市,而军备之城的工匠们则必须军备的强迫下为海国源源不断地制造装备。曾号称“永不陷落”的科霍尔,就这样因为守城方的疏忽在一日之内落城了。

在科霍尔的宫殿中,培提尔大国相和伊耿亲王收到了来自北方的好消息:为了取得北厄索斯的霸权,伊班神王几乎召集了全国的军力,其本人也随军西进,因此,尽管国家王座和它的盟友在北岸聚集了一支五万两千人的联军,但伊班人仍然依靠地形优势顶住了他们的攻击,而当科霍尔陷落的消息传来,联军的士气也开始动摇,并最终决定向西撤退——但伊班人和北上的海国军队不会允许他们全须全尾地撤离。于是,在两支东方大军的围追堵截下,罗拉斯的雇佣兵率先崩溃,紧接着是曼斯·雷德率领的前自由民们,瑟恩马格拿斯迪则因为掩护友军撤退最终战死,只有科霍尔和佛雷家族的军队保持了建制,最终抵达门户地,此时,这支曾经有五万人的大军已经伤亡溃散半数。

在北方海岸取得如此大胜后,神王和伊班军队跟随海国军队前往科霍尔修整。而在大国相和王太子同神王会面后,海国在草海以西正式设立了两个军事统领,用以指挥军事行动。

截至此时,海国在科霍尔集结了五万海国军队、三万伊班军队和十二万草海战士,那些仍在向西集结的部族则不记在列。在兵力的划分中,海国的北方统领获得了一万海国军队和两万草海战士,它的目标是协助伊班人在北厄索斯海岸取得支配,占领罗拉斯和布拉佛斯,布拉佛斯遗民乌瑟罗被任命为这支军队的指挥者,他在对抗国家王座上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作为海国真正的主力精锐,海国的西方统领指挥着三万久经沙场的海国军兵,最忠诚和服从纪律的一万草海战士也将跟随他们行动;为了提升士气、壮大声势,西方统领这一职位由王太子伊耿亲王担任,实际的指挥者则是大国相培提尔·贝里席。

至于剩下的九万草海战士,海国上下对这些毫无纪律的草原蛮子没有任何指望,指挥他们进行作战只会拖累善战的老兵、消耗将领的精力;在国王和大国相商讨的计划中,他们只需在东方七国内部横冲直撞,迫使国家王座分兵清剿,为海国军队在边境的突破争取时间。此外,将有一万海国军队驻扎在科霍尔,确保海国能够牢牢控制这座军备之城。

在分配好各自的军队之后,两支海国大军便就此分开。其中,西方统领在伊耿亲王和大国相的指挥下一路向南进军,在攻克阿·诺颐后向东攻击正在修筑边墙的东岸军;而在北方,乌瑟罗指挥的北方统领一方面正逐步扫荡科霍尔城邦的领地、清理那些残存的反抗者,另一方面也派出了一万人跟随伊班神王北上,准备沿北厄斯索斯的海岸线攻击诺佛斯和罗拉斯的大陆领地。

与此同时,在厄斯索斯的南方,国家王座最东端的两处大领地也在几乎同一时间遭受海国军队的攻击。

其中,对索斯罗斯大领地的进攻由海国的南方统领负责,它的指挥者是熟悉热带作战、刚刚自东方返回的前任东方统领莫罗诺·杜博,除开自弥林南下的一万海国军队,来自雷岛、莫拉克岛、大象岛的两万陆海联军也受其指挥;随着海国舰队封锁了大领地与国家王座的沟通,在这片翠绿的死亡大陆上,他的军队同兰尼斯特和东方铁民们不断争夺着宝贵的定居点和海港。

而在东疆方向,雷戈国王带领禁卫军御驾亲征,伴随他出征的还有浅绿朝的一万盟军和几位来自亚夏的术士。在抱憾河畔,国王的术士设法让水流变缓,而海国军队则在短暂的交战后佯装败退,引诱艾德瑞克·拜拉席恩指挥的东疆军渡河追击,并借机用急流摧毁了其中的一半人。不过,虽然野战落败,但依靠着剩余的三千多名战士,艾德瑞克仍然成功返回玛塔里斯并着手防御,由于其及时的求援,瓦兰提斯的河口军开始组织船只经叹息之海将军队和物资送进这座边疆城市。无奈之下,雷戈国王只得放弃速胜念头,在这座城市下筑起营地、制造器械,最终,足足费了三个月的时间,恶魔之城才在破城者和弩炮的攻势下陷落,但艾德瑞克和幸存的守军仍然成功通过叹息之海逃亡瓦兰提斯。

此外,作为海国向西攻击的先锋,由旧里斯贵族率领的所谓里斯军在海国海军的运输下于里斯群岛登陆,准备重新夺回这座城市。但出乎意料的,此前数次战争中选择中立或投降的里斯城在这一次竟选择了抵抗。此时统领里斯大领地的家族是群岛的本土势力罗佳尔家族,在三十多年前龙女王西征时,它被其他里斯大族背叛,被迫流亡厄斯索斯大陆,直到胡戈一世重新起用他们,正因如此,面对城下曾经背叛自己的仇敌,罗佳尔们没有投降的选项。面对坚壁清野的里斯城,曾经的里斯贵族们只能硬着头皮进攻,即便一个月后由亚莲恩·马泰尔指挥的多恩军前来支援,面前的这座城市仍旧屹立不倒,两支军队在数月后也被迫撤离里斯群岛。自此,海国意图降伏里斯,进而攻击石阶列岛和多恩的计划最终破产。

在海国王朝的大规模进攻下,就连长城也发生了变乱。随着守夜人群体自继业战争以来不断扩大,在胡戈统治后期已经达到了七八千人的规模,许多腌臜之辈也加入其中,败坏了守夜人的风气。这些人包括曾在攸伦麾下作恶的铁民和海盗,在争议之地反复跳反的军阀,还有来自东方城邦的俘虏,他们与远征时期的东方俘虏不同,没有团结一致抗击异鬼的经历(甚至许多人还曾是守夜人的敌人),对守夜人的誓言和传统也不甚敬畏,当海国与国家王座全面开展的消息传来,他们便打起了自己的心思。

这些败类的计划大致如下:首先借南下征兵的时机,派遣使者同史塔克等北境的旧信贵族通气,以狼家失地失爵、七神教在北方大肆扩张等理由借题发挥,煽动他们与自己秘密结成同盟;之后,这些密谋者将请求守夜人高层参加一次有关长城事务的会议,并在会议上杀害包括守夜人总司令琼恩·雪诺在内的所有守夜人高层,借此机会掌控军团;最后,他们将指挥守夜人军团清洗长城附近的王国力量,随后南下与旧信领主们会合,最终控制卡林湾、包围恐怖堡和白港,并一直坚持到海国援军到来。

虽然这个计划看起来有多么不可思议,但败类们确实这么行动了,他们一方面设法向海国的北方统领寄去信件,另一方面精心挑选了一个叫臭佬的北境杀人犯作为使者,借南下征兵的机会前往临冬城会见罗柏·史塔克伯爵。在会面一开始,史塔克伯爵似乎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他热情地招待了臭佬,并让他将其他同行的守夜人叫进来一起享用美食,但也就在宴会上,伯爵埋伏的亲兵突然袭击,将这一队守夜人尽数杀死,只留下臭佬一个活口用于吐出信息;最终,在经过数轮惨烈至极的严刑拷打后,伯爵从臭佬口中得到了此次密谋的大致名单,他随即处死臭佬,将后者的头插在长矛上,亲率领内军队赶往长城,去援救自己的兄弟。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