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归义非唐 > 第482章 魏博兵乱(万字大章)

第482章 魏博兵乱(万字大章)

“你说什么?”

乾符元年冬腊月十五日,在葛从周半渡而击,击退斛斯光并救出张归厚、庞师古等四千余兵马后,他便在南撤的路程中,从张归厚口中得知了汉军方术的厉害。

“刘继隆麾下若真有这般能耐,也难怪朝廷数次与之交战都讨不得好,还被夺取关西五道了。”

葛从周面色凝重,他从未听过这种攻城手段。

庞师古见他们不说话,主动开口道:“他们这手段,倒是与淮南的烟火有些相似。”

“不过烟火威力不大,只能用于燃烧城内屋舍,而这手段却能直接炸开城墙。”

“以此威力,恐怕镇中只有各州治所才能抵挡,而官军兵卒,阵上所见格外精锐,恐难争斗。”

庞师古的话,让葛从周、张归霸二人原本就凝重的脸色,变得更为凝重起来。

若是官军手段果真如此,那各州县确实难以阻挡,他们必须想其它办法才行。

“我们现在要撤往何处?蒲台吗?”

张归厚面色略微紧张,葛从周却没有犹豫:“不,渤海守不住,蒲台肯定也守不住。”

“官军已经拿下沧州、德州,棣州境内又有厌次数万百姓为他们供给钱粮,在棣州与之交战,于我军不利。”

张归霸闻言颔首,附和道:“确实不利,不如坚壁清野,将百姓迁往兖州?”

“不!”葛从周继续摇头随后说道:“不仅不能迁徙百姓,还得想办法把百姓往淄川、益都以北驱赶。”

“这是为何?”张归霸也算熟悉葛从周,但他却不懂葛从周为什么这么做。

见状,葛从周便解释道:“官军的粮草,眼下全靠齐州与沧州、德州供给。”

“棣州十余万百姓被迁入淄、青二州,而淄青二州本就有数十万百姓。”

“只要我军将各州县粮草强征往淄川、益都而去,那官军就只能养活这数十万人。”

“若是节帅能奇袭郓州建功,官军必然粮草短缺,而如今大雪难以融化,官军粮草必然难以为继。”

“我军坚守益都、淄川,以逸待劳之下,等待官军士气跌落,便趁势出击,将其挫败。”

葛从周准备打一场防守反击,张归霸闻言颔首:“既是如此,某率军一万,前去驻守益都。”

“好!”葛从周颔首,但却吩咐道:“淄川、益都虽然城墙包砖,无比坚固,但却厚度不足。”

“若是驻守益都,当提前挖掘地道,多设堑壕,可以泼水结冰,使官军毫无防备下,滑落堑壕。”

“某知道了。”张归霸颔首应下,随后与葛从周商量了一下分兵事宜。

最后在二人商量下,张归霸率领本部与张归厚、庞师古等部一万二千余人撤往益都。

葛从周收拢淄州境内兵马,聚兵一万二千撤往淄川坚守。

在商量好后,二人便分道前往淄川、益都。

翌日,王式率军南下占领蒲台,并派出塘骑打探葛从周行踪。

得知葛从周分兵撤往淄川、益都后,他没有贸然分兵,而是稳扎稳打的向淄川、益都以北的诸县前进。

在他指挥大军挺进淄、青二州的同时,朱温却已经率军进入了郓州境内。

“杀!!”

“额啊……”

朱温连夜疾行百里,在中都草草休息四个时辰后,便趁夜色掩护,直接向郓州境内的寿张发起了突袭。

一万兵马在清晨抵达寿张城墙,朱温以五千甲兵包围寿张,派遣五千轻兵掳掠寿张附近百姓,拆毁民舍来修建云车、冲车与吕公车。

待到时间来到正午,被掳掠而来的百姓被朱温派遣轻兵压阵,朝着寿张城推动云车而去。

寿张城高不过丈许,厚不过丈五,守军更是不过一千。

一时间只能死守城墙,根本不敢出城作战。

面对推动云车的百姓,他们以弓弩反击,叫嚷百姓抛弃攻城器械,逃入城墙根下。

许多百姓照做,而追击他们的轻兵被汉军以弓弩射杀。

一时间,寿张城墙根下,聚集了上万百姓。

“节帅,这群轻兵果真怯懦,不敢上前。”

“城内不过千余官军,不如让某率军两千强攻?”

寿张城外,朱温身后的两名都将先后开口,但朱温却眼神锐利看向这低矮的寿张城,摇头道:“不!”

“你们以为,这城内的汉军有多少粮食?”

二人闻言,面面相觑下,忐忑开口道:“恐怕不多,毕竟官军大部都在东边,且寿张并非郓州之中重要城池,即便有粮食,也恐怕没有多少。”

“没错!”朱温颔首,继而说道:“他们粮草不多,众多兵马又都在东边,那他们若是又纳入上万百姓,城内又能维系几日?”

二人眼前一亮,却又黯然道:“可如何让他们放心接纳这上万百姓?”

“自然是我军撤走。”朱温不紧不慢说着,随后不等二人开口,他便抬手道:

“传令,三军撤往西南十五里外扎营,不必留塘兵。”

“此外,将军中五百骑分为塘骑,向须昌、郓城、范县、阳谷、东阿等处分驻,探明官军动向。”

“是!”二人尽皆应下,而朱温则是充满野心的眺望寿张城。

他要用这座低矮的城池为引,将郓州诸县乃至曹州、濮州、齐州等处兵马吸引过来,将郓州四周的兵马尽数重创,继而断绝王式所率数万大军后路。

朱温开始撤军,而与此同时寿张四周的诸县尚未察觉,直到正午时分还不见寿张方向商贾如往日那般出现,诸县才察觉到了不对。

诸县分别派出塘兵,在损失不少塘兵后,很快便探明了寿张县被朱温率大军包围,敌军数量近万的消息。

汉军在郓州驻兵不过五千,驻守都尉张温在得知朱温突袭寿张后,立马派快马往洛阳、淄州送去消息。

与此同时,他集结须昌、阳谷、东阿两县兵马,集结三千汉军南下,屯兵寿张县北十五里。

得知消息,率军扎营的朱温得知消息,立马便召集诸将,于牙帐中吩咐道:

“李唐宾,汝率五千轻兵,驱赶我军今日俘虏百姓,前往进攻寿张。”

“若是须昌官军来攻,汝便与之交战,随之败走。”

“汝若败走,便沿着济水往大野泽逃去,轻兵即便被杀也不用在意,知否?”

“末将领命!”李唐宾不假思索作揖应下,而朱温继而看向另一人:

“朱珍,汝率两千甲兵,从范县绕往北边的阳谷、东阿,若是城内无守军,即攻城将其拿下。”

“若是官军回援,汝自行率军与之交战,不利则走,不可久留。”

“末将领命!”朱珍同样没有疑问,直接接令。

见李唐宾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朱温又吩咐道:“沿途无需隐藏行踪,某就是要让官军知道,我军绕道进攻阳谷、东阿。”

话音落下,朱温眼神不断闪烁:“此战若能成,则断官军咽喉矣!”

“是!!”

军令下达,二人立马开始整顿兵马,率军出营而去。

朱温见他们率军而走,当即也率军往大野泽北部赶去。

不过相比较他吩咐二人不用隐匿行踪,他则是将行踪隐匿的干净,专门留兵清理大军行军过后的痕迹。

一个时辰后,随着李唐宾率轻兵五千,裹挟上万百姓重回寿张城下,昨日被驱赶到城墙根的百姓,果然被寿张城内守军收入城内。

见状,李唐宾故技重施,而城内守军见状,也依照昨日那般,以弓弩射退兖海军。

李唐宾将五千轻兵分别派往四门,意图彻底包围寿张城。

寿张城北十余里外的张温,很快便得知了寿张被重新包围的消息。

“他们有多少兵马?”

牙帐内,都尉张温询问面前塘骑校尉,校尉闻言作揖:“数量不会超过五千,且大多都是穿着战袄和皮袄的轻卒,不见有穿甲领的兵马。”

左右别将闻言,纷纷看向张温,张温则是眉头微皱:“某自旧历三年参军以来,也与殿下、都督征战十年有余,还未曾见过无甲便敢于攻城者。”

“况且城内何别将也曾说过,敌军阵上所见,数量不下万人,如今只见敌军五千,又是何意?”

张温倒是谨慎,没有立马出兵去攻打寿张城外的兖海军,而是对塘骑校尉吩咐道:

“你率塘骑往寿张四处而走,看看能否找到其营盘,营内又有多少留守兵马。”

“是!”校尉作揖应下,接着便走出牙帐,率塘骑搜寻起来。

半个时辰后,塘骑南下搜寻到了兖海军的营盘,但营盘内空无一人,帐篷都被带走。

此外,营盘外有两道痕迹,一道向西北绕行而去,一道则是向寿张赶去。

塘骑探明消息,急忙回营向张温禀报此事,张温得知后,顿感不妙:“猪犬的家伙,他们是声东击西!”

他立马起身,目光看向两名别将:“刘宗你率本部兵马北上驰援阳谷、东阿,不可丢失二县。”

“赵铭汝派快马召郓城兵马北上,明日辰时与我军共同夹击寿张敌军。”

“是!”二人纷纷应下,随后三千大军被带走半数,只留下不足三百精骑与一千二百步卒继续驻扎济水东岸。

包围寿张的李唐宾试图派兵探明汉军情况,但都被汉军营盘外巡哨的塘骑射杀。

一日时间很快过去,赶在黄昏前,北边急报传来。

“午时阳谷县外突现两千余敌军,阳谷县为敌军所陷。”

“别将刘宗率军与敌军在阳谷交战,敌军见势不利,火烧阳谷县而走,城中百姓死伤不少。”

面对快马送来的军报,张温脸色难看,他知道阳谷县被烧,他肯定会被问责,不免有些焦躁。

“传令刘宗,让他率军坚守东阿、阳谷,不必南下回援。”

吩咐过后,他看向别将赵铭:“郓城的兵马,为何还未抵达?”

郓城距离寿张不过四十余里,以汉军的行军速度,眼下早就应该抵达了,但却迟迟不见身影。

赵铭刚准备开口,却听到帐外又有马蹄声传来。

身上沾满泥雪的快马进入帐内,大口喘气道:“郓城兵马北上,经大野泽时遭敌军数千人突袭,死伤不浅,别将李植率军南撤郓城。”

“猪犬的家伙!!”

张温闻言,哪怕他反应再慢也知道,自己被朱全忠给戏耍了。

赵铭见他如此生气,担心他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事情,连忙道:

“眼下没有援军,且南边大野泽又有数千敌军,且阳谷县的敌军也在南下,我军眼下理应撤回须昌,以免须昌遇袭。”

经过赵铭安抚,张温也渐渐安静下来,只能下令后撤须昌。

他们后撤后,原本寿张城内士气高涨的汉军不免错愕。

凯旋而归的朱温则是率军北上,得知张温撤军后,立马撤回李唐宾所部兵马,准备继续以寿张这座城池,吸引汉军不断来援。

“胡闹!”

郓州求援的快马率先抵达距离最近的宋州,刚刚前往军仓返回的李阳春得知消息,眉头一拧,直接呵斥起来。

他接过军报,查看之后忍不住骂道:“敌军万人,理应求援固守,谁让他率军出城的?”

李阳春尚不知道张温率军驰援寿张的结果,但他已经猜到了。

“都督,我军骁勇,张大郎又是老将,三千对敌万人,也不是没有取胜的可能……”

李阳春身后的都尉忍不住开口,而李阳春却冷着脸看向他:

“我军骁勇也得看在谁的手中,这张温若是有如此能耐,为何参军十载才堪堪担任都尉?”

“他若率军三千星夜驰骋,打朱全忠措手不及,某自然不会呵斥他。”

“然其集结兵马南下后,不趁三军士气高涨进攻,反而在济水扎营,是何道理?”

“朱全忠虽年轻却多谋狡猾,从军打仗不比这张温少,他凭什么以为自己能取胜朱全忠?”

李阳春的话,骂的眼前三名都尉纷纷低下头去,因为他们知道李阳春说的有理。

十年前汉军还偏居陇右,但从六年前与朝廷撕破脸开始算起,凡是有能力的将领都纷纷以军功冒头。

安破胡、张武、李阳春、马懿、高淮、高述等人便是趁势而起的。

张温资历比李阳春还要老,可李阳春现在已经是天平军节度使,而张温只是都尉。

见他们三人不再反驳,鲜少发脾气的李阳春深吸口气,他知道郓州重要性,于是连忙下令:

“传令,都督张靖率五千马步兵进攻兖州,某亲率余下兵马向郓州驰援而去。”

三名都尉闻言,连忙道:“殿下只让我军坚守天平、同时庇护宋州,并未让我军攻打兖州,这是否……”

李阳春出言将其打断:“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围魏救赵便是手段。”

“殿下若要惩治,某自行承担,无需汝等分担!”

李阳春都这样说了,三名都尉也就不好说什么,当即按照李阳春的军令开始拔营。

两个时辰后,宋城县外一万五千兵马,分兵朝郓州、兖州而去。

在李阳春开拔而去的同时,寿张城南十余里外的兖海军营盘内,朱温则是举着火把,将目光投向了面前的帐篷中。

但见帐内摆着三百多套汉军甲胄,许多甲胄扭曲变形,但依旧能看出甲胄十分精良。

“节帅,这甲胄比军中队长、列校穿的厚实,不若交给麾下弟兄?”

李唐宾眼热建议,可朱温却摇头道:“不!”

“这些甲胄,某要送给魏博的韩君雄,还有成德的王景崇。”

“什么?”李唐宾不解,这种精良的甲胄,以兖海镇内工匠的手艺,起码得锤炼两个月才能得到,现在竟然要用来送人。

“没错!”朱温不假思索回答,接着吩咐道:“让弟兄们准备车马,连夜送往黄河以北。”

“告诉韩君雄、王景崇,某若是消亡,他们也讨不得好!”

朱温从不认为仅凭自己这点微末实力就能赢得胜利,哪怕他在郓州取得胜利,但几百人的死伤,对于汉军来说连皮毛都算不上。

如果没有人帮他,等刘继隆、王式反应过来,必然集结上万兵马来攻。

汉军的实力,他已经大体看出来了。

今日他率军三千埋伏郓城一千汉军,明明汉军已经身陷重围,却依旧能杀出重围,向南突围而去。

他们虽斩杀三百四十余名汉军,死伤却比汉军还多,足有四百六十余人阵殁。

这般素质,北边的葛从周他们恐怕也难以坚守,说不定已经开始后撤。

如果再没有其他藩镇出手,自己定然难以为继。

“这是某的手书,汝将其抄写几份,分别发给魏博、成德镇内的诸州刺史,最好让将校们也纷纷知道。”

“是。”李唐宾不解朱温为何要这么做,但这场仗毕竟是朱温带他们打赢的,他只能照做。

很快,三百套甲胄便被一百多名兖海军兵卒和抓来的三百民夫朝着北边送去。

翌日清晨,随着天色微亮,洛阳方向也先后接到了郓州、宋州的奏表。

除此之外,还有朱温令快马偷偷送入洛阳,随后在谢瞳手段下,不断扩散开来的《请诛刘继隆以正国本表》也随之出现在了洛阳城内。

“伏惟陛下嗣膺大宝,励精图治,而今天下汹汹,生民涂炭,皆因佞臣刘继隆窃弄威福,蔽塞天聪。”

“继隆残害忠良,独专大政,排斥异己,引用宵小,更制两税,刻剥百姓,妄改旧章,动摇藩屏。”

“继隆每奏事,必屏左右,隔绝君臣,外托改革,内实盗权,使陛下德音不通于四方。”

“若陛下察臣愚忠,斩此国蠹,臣等即当束身归朝,永守臣节。”

“若仍信谗佞,则将士愤懑,恐有清侧之举,非臣所愿也!”

“谨表以闻,伏候圣裁。”

汉王府内,萧沟、刘瞻、高进达等人尽皆沉默,陆龟蒙则是冷汗直流的读完这份表文。

为表态度,陆龟蒙强忍着不适,开口嘲讽道:

“这朱全忠莫不是以为一份表文,便能煽动诸镇作乱?”

眼见陆龟蒙率先表态,萧沟与刘瞻连忙朝着刘继隆作揖:“陛下未曾看过这份表文,请殿下明鉴。”

“殿下,是否需要朝廷发文驳斥?”

二人是真担心刘继隆被朱温弄得怀疑李佾,最后给李佾个不体面的结果。

在二人担忧的目光中,刘继隆脸色平静淡然:

“陛下脾性,吾心中清楚,知晓其无意,二位不必担忧。”

安慰好萧沟、刘瞻后,刘继隆拿起郓州和李阳春的军报,高进达也开口道:

“这朱全忠率军突袭郓州,定有盘算。”

“眼下李挈彪虽率军往郓州赶去,是否还要另外调动兵马?”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